楊 敏,張 艷
(重慶市璧山區中醫院,重慶 420760)
支氣管哮喘屬于常見氣道反應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喘息、咳嗽、胸悶、氣急等,其分為兩個階段,即發作期與緩解期[1]。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無癥狀發作,但研究顯示,此階段予以有效干預可有效降低急性發作的幾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2]。支氣管哮喘屬中醫“喘病”范疇,其基本病機為宿痰伏肺,緩解期是正虛為主,表現為肺氣、脾氣、腎氣虛證,故基本治則為補肺、益腎、健脾、祛風、逐瘀、化痰[3]。此外,支氣管哮喘與心理社會因素具有緊密關系,其發病受“始基作用”生物因素、“扳機作用”社會因素以及“推波助瀾作用”心理因素等綜合影響,而心理變化在病情發生、發展以及轉歸中具有重要作用,直接關系到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在治療同時需配以相應護理措施。我院對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行情志相勝護理法結合穴位敷貼,觀察對心理彈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共108例,均為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4例。對照組男24例,女30例;年齡20~67歲,平均(43.51±10.74)歲;病程5~18年,平均(11.54±3.22)年。實驗組男26例,女28例;年齡19~68歲,平均(43.44±10.21)歲;病程6~19年,平均(12.47±3.23)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哮喘”緩解期診斷標準;②知情研究,并簽訂書面同意協議書;③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或認知障礙嚴重;②合并溝通嚴重障礙;③伴有惡性腫瘤;④合并心、腎等臟器嚴重異常;⑤合并其它呼吸系統疾病。
兩組均予以止咳平喘、提高呼吸道管理、去除發病誘因、糖皮質激素等對癥常規治療,同時予以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兩組均予以常規護理。①利用視頻、講座、PPT形式予以健康教育;②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交接班制度;③就診時詳細了解病情程度;④加強心理評估,依據評估結果予以心理疏導,同時建立治療信心;⑤指導日常飲食應以清淡食物為主,多食用水果、蔬菜等,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⑥指導呼吸鍛煉,協助患者掌握正確排痰方式,改善呼吸;⑤加強藥物指導,強調定時、定量遵醫用藥重要性,尤其是避免自行增減用藥量或者用藥類型。
實驗組加用穴位敷貼聯合情志相勝護理法。穴位敷貼具體藥方:白芥子10 g,細辛3 g,延胡索10 g,甘遂6 g,麻黃6 g,加用凡士林研磨成貼敷軟膏,于兩側肺俞、膻中穴、兩側腎俞、大椎穴進行貼敷,每次1~2 h,每隔1日貼1次,共貼敷3次。同時予以情志相勝護理法。將傳統五行間相互制約關系作為調節點,由解除致病情志量、改變情志刺激方向以及內容重新組合予以干預,①情緒刺激量:情緒亢盛屬于害,可用其它情緒予以抵消,如談心、講述患者喜聞樂見事情放松患者心情;②刺激方向改變:在治療過程中,針對配合度與完成度較好者及時予以夸獎與鼓勵;③刺激內容重新組合:鼓勵患者之間相互關愛、相互協助,同時動員患者家屬、親友積極主動關心以及主動擁抱患者。
兩組均持續2周。
中醫證候積分變化,即其主癥狀為肺部哮鳴音、胸悶、氣促、咳嗽以及氣喘,參照病情程度(重度、中度、輕度、無)由高到低依次計為3分、2分、1分和0分,分值越高則癥狀越嚴重。
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評分,其包括堅韌、樂觀以及自強3個維度,共計25個項目,每個項目計0~4分,總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則心理彈性越強。
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I-74)評分,其分為74個條目,包括物質生活狀態、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社會功能4個維度,總計0~100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血氣指標變化,即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分壓(PaO2)。
兩組干預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比較 (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比較 (分,±s)
組別 例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實驗組 54 10.27±0.39 2.01±0.09 151.651 <0.001對照組 54 10.31±0.41 2.87±0.25 113.852 <0.001 t 0.520 23.784 P 0.605 <0.001
兩組干預前后血氣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mmHg,±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mmHg,±s)
組別 例 PaCO2 PaO2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 54 34.85±3.12 42.73±3.11 75.10±5.79 86.10±5.87對照組 54 35.62±3.59 38.15±3.32 74.19±5.24 81.34±6.13 t 1.189 7.398 0.856 4.121 P 0.239 <0.001 0.394 <0.001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GQOLI-74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GQOLI-74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GQOLI-74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CD-RISC GQOLI-74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 54 59.18±5.41 80.11±4.59 61.15±6.43 83.45±5.09對照組 54 60.05±5.90 70.36±4.32 60.98±6.79 74.27±5.11 t 0.799 11.367 0.134 9.353 P 0.426 <0.001 0.894 <0.001
支氣管哮喘屬中醫“哮喘”范疇。多由痰飲伏肺而復感外邪、冷暖不當、飲食失調或者情志不暢所致。病位主要為肺,而緩解期主要為肺氣虛、腎氣虛或脾氣虛。主要治則為健脾、補肺、益腎、化痰、逐瘀、祛風。此外,心理情緒變化在哮喘發生、發展以及轉歸中具有重要作用,且與患者生存質量存在緊密聯系。因此在臨床治療的同時,需予以有效心理干預增強治療效果。
中醫中穴位敷貼是利用藥物對機體穴位發揮刺激效果,進而起到調理肺腑效果[5]。穴位敷貼藥方中白芥子性溫,味辛,可消腫止痛、溫肺豁痰;延胡索性溫,味辛、苦,可行氣、活血、止痛;甘遂性寒,味苦,可溫中散寒、利氣豁痰;細辛性溫,味辛,可祛風止痛、解表散寒、溫肺化飲;麻黃性溫,味辛、苦,可宣肺平喘、發汗解表、利水消腫。貼敷肺俞是肺之背俞穴,屬于治療肺部疾病重要穴位,腎俞有固元補腎之效,膻中穴有止咳化痰、宣肺利氣之效,大椎穴有上傳下達、督陽通調之效,諸穴合用,有健脾、補肺、益腎、化痰、逐瘀、祛風之效[6-7]。藥理學研究發現,穴位敷貼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緩解炎性反應,減輕氣道炎癥以及氣道高反應性[8]。針對性予以情志相勝護理法,通過注意力轉移、情感宣泄、鼓勵等方式,安撫負面情緒,增強治療信心,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增強治療效果。
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用情志相勝護理法聯合穴位敷貼干預可明顯減輕臨床癥狀,改善血氣指標,提高心理彈性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