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秋
(河南省長葛市中心醫院,河南 長葛 461500)
視網膜靜脈阻塞特征即靜脈迂曲擴張、視網膜血液瘀滯、水腫、出血,該病主要與高血壓、視網膜炎癥、頸動脈阻塞或狹窄導致的腦、眼供血不足有關,此外,外傷、血液黏稠度過高、血流異常也會誘發該病[1]。本研究用血府逐瘀湯加減聯合激光治療視網膜靜脈阻塞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治療的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4~65歲,平均(44.52±3.36)歲;病程2~7個月,平均(4.53±1.03)個月。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23~63歲,平均(43.38±2.95)歲;病程1~8個月,平均(4.51±1.25)個月。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眼科學》(第8版)診斷標準[2];②經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視力檢查等確診;③中醫辨證為血瘀證,即視力驟降,外觀端好,伴胸脅脹通,食少噯氣,情志抑郁,苔薄白,脈澀或弦;④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配合。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眼部疾病;②伴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疾病;③過敏體質;④合并精神、語言障礙。
兩組均用激光治療。依據視網膜病變情況對光凝次數、波長、能量進行調節,分別把功率和波長控制在100~150W和532mm,直徑以100~200μm為宜,曝光0.15s。治療后2~4周復查。
觀察組在激光治療后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柴胡、甘草各2g,枳殼、桔梗各6g,紅花、赤芍、生地、當歸、牛膝各10g,桃仁12g。每日1劑,加水煎煮,取汁500mL,分早晚2次口服。共治療2個月。出血期去桃仁、川芎、紅花,加旱蓮草12g,側柏葉12g,小薊10g;瘀血期加郁金10g,丹參10g,路路通10g;晚期去桃仁、紅花,加海藻8g,昆布10g,黃芪10g,黨參10g。
兩組均治療2個月。
中醫證候評分[4]:主要證候包括視力驟降、視網膜出血、滲出、視網膜靜脈充盈,按照0分、2分、4分、8分計,分值越高表示中醫證候越嚴重。
視力: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測量視力,每2周測量1次。
視網膜循環時間:從視網膜動脈在盤緣見到熒光時算起至某一靜脈發生熒光時結束。
血液流變學:空腹采集肘靜脈血5mL,放置在肝素抗凝管內,于15~25℃貯存,于取血20min后測定,4h內完成測試。記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纖維蛋白原。
用SPSS2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顯效:視力1.0以上,或恢復至患病前,眼底血管熒光造影顯示靜脈恢復正常,視盤水腫消失,未見黃斑區滲血。有效:視力恢復50%以上,視盤水腫、黃斑區滲血等癥狀改善明顯。無效:癥狀未改善,甚至加劇。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視力驟降 視網膜出血 滲出 視網膜靜脈充盈中醫證候總積分觀察組 40 3.22±0.41 3.21±0.23 3.17±0.58 3.29±0.81 13.07±1.49對照組 40 4.15±0.81 3.54±0.11 4.06±0.44 4.95±0.56 17.83±1.85 t 6.479 8.186 7.732 10.662 12.6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視力及視網膜循環時間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視力及視網膜循環時間比較 (±s)

表3 兩組視力及視網膜循環時間比較 (±s)
組別 例 視力 視網膜循環時間(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0.24±0.13 0.56±0.31 5.28±1.50 3.24±1.09對照組 40 0.23±0.16 0.42±0.24 5.30±1.53 3.71±1.12 t 0.307 2.259 0.059 1.902 P 0.380 0.013 0.477 0.030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全血低切黏度(mpa·s) 全血高切黏度(mpa·s) 纖維蛋白原(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10.25±2.59 8.14±2.13 6.31±1.54 5.06±1.19 3.74±1.11 2.41±1.02對照組 40 10.32±2.48 9.22±2.19 6.30±1.56 4.77±1.63 3.69±1.13 2.98±1.17 t 11.535 2.236 0.029 0.264 0.081 2.323 P 0.000 0.014 0.489 0.396 0.468 0.011
視網膜靜脈阻塞本質是一種血液回流障礙性眼底病變,誘因復雜,會伴有血管異常、血液流變學變化等,患病后會出現視力模糊、下降、視野缺損等癥狀。視網膜靜脈阻塞的靜脈血流速度緩慢,癥狀并不是很嚴重,但其潛伏期長,病情遷延、頑固[5]。研究證實,靜脈阻塞能夠保留部分視力,中央靜脈阻塞3~4個月,會進展至第2階段,其中5%~20%的患者虹膜會有新生血管出現,進展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
視網膜靜脈阻塞以激光治療為主,原理即發揮激光作用,對視網膜無灌注區組織產生破壞,減少該區域養分消耗,為正常區域供應充足的養分,確保其將自身功能發揮出來。
視網膜靜脈阻塞屬中醫“暴盲”“視瞻昏渺”等范疇。發病與氣血郁閉、肝失疏泄、情志失調、營血安好等因素有關,治療需活血化瘀、益氣通絡。血府逐瘀湯方中當歸、紅花、桃仁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牛膝疏通血脈,祛除瘀血,使眼底瘀血下行;桔梗、枳殼、柴胡疏肝行氣,行血祛瘀[7]。實驗證實,桔梗、柴胡、枳殼有改善眼底微循環的作用,其還利于吸收出血、水腫等。桔梗、牛膝含有多重微量元素,利于血管擴張。于發病初期去川芎、紅花、桃仁,加小薊、旱蓮草、側柏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中期加丹參、郁金、路路通活血化瘀,通竅明目;晚期加黃芪、海藻、昆布、黨參,去紅花、桃仁軟堅散結益氣[8]。
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視網膜靜脈阻塞能夠增強臨床療效,改善中醫癥狀,調節視力及視網膜微循環,使眼底出血、滲血加速吸收,盡快恢復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