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壘,王立柱
(1.山東中醫藥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肛腸科,山東 濟南 250014)
出口梗阻性便秘又名直腸排空障礙性便秘,是一種慢性功能性便秘,因肛門直腸的出口部位存在梗阻性因素,繼而導致排便時間延長、排便困難、肛門直腸下墜、排便不盡、排便阻塞感等癥候[1]。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則會導致患者形成頑固性便秘,繼而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長期受原發疾病的惡性刺激,在機體大腦皮層創建了永久興奮灶,進一步增加疾病治療難度。因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的生理不適,又發生出口梗阻性便秘,疾病遷延不愈,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加重身心負擔[2]。臨床治療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方法較多,西藥、手術、生物反饋療法以及中醫療法等[3]。臨床研究指出[2],中西醫聯合治療出口梗阻性便秘可獲得較好治療效果。本研究用腹腔鏡手術配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出口梗阻性便秘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4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患者,依循雙色球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22~81歲,平均(51.65±6.23)歲;病程3~19d,平均(11.4±2.1)d。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2~80歲,平均(51.43±6.29)歲;病程2~20d,平均(11.8±2.2)d。兩組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羅馬Ⅲ診斷標準中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診斷標準[4],符合手術指征,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合并腸道器質性病變,合并腸易激綜合征,合并血液系統疾病,中途退出研究。
兩組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平臥,全麻,參照直腸前切除術選取穿刺點,建立氣腹,拉直乙狀結腸,打開腹膜,完整游離骶岬,保護髂血管、下腹下神經。順著右側直腸系膜往下延伸,切開直腸系膜,分離直腸陰道隔,直至會陰體平面,分離過程中需保留直腸與側系膜的完整性,預防直腸神經血管束受損。游離完成后置入補片,并采用螺釘固定,固定完成后縫合盆底腹膜和直腸前壁,最后關閉切口。
觀察組加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藥用黃芪30g,白術、陳皮、黨參、當歸、葛根各15g,枳殼、柴胡、升麻各12g,炙甘草6g。氣機阻滯加大黃9g,烏藥、檳榔、木香、枳實各6g;陰寒積滯加制附子9g,大黃6g,細辛3g;氣血虛弱加當歸、黃芪各9g,大黃、麻仁、蜂蜜各6g,桃仁3g;腎精虧乏加肉蓯蓉9g,當歸、懷牛膝各6g,升麻、枳殼各3g。水煎,1天1劑,分2次服用,連續用藥2周。
中醫癥狀積分,從大便干結、腹部脹痛以及排便無力評估,單個癥狀總分0~3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愈:便秘消失,排便恢復正常,肛管直腸靜息壓力等指標均恢復正常。好轉:便秘好轉,但存在輕度排便不暢,肛管直腸靜息壓力等指標明顯改善。無效:便秘及其他癥狀未明顯變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分)
臨床研究指出,很多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就診時未進行多項系統檢查,門診醫生多將其當做常規便秘,通過瀉藥達到改善患者便秘癥狀的目的。但是,長期應用瀉藥治療,容易形成藥物依賴,甚至會導致患者喪失正常排便功能。因此,探討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有效治療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隨著臨床對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深入研究,有關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治療方案不斷增多。臨床發現,出口梗阻性便秘與常規便秘存在一定差異,梗阻性因素是導致患者發生便秘的主要原因。而原發疾病是造成梗阻性因素的主要原因,治療出口梗阻性便秘須解除梗阻性因素,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但是,從臨床實際治療情況可以看出,常規用西藥治療雖然可促進通便,但無法解除梗阻性因素,短期療效尚可,長期用藥效果不佳。也有研究指出[6],手術可有效解除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梗阻性因素,可改善病理特征,消除便秘癥狀,但手術屬于有創治療,會對機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術后存在明顯疼痛感,會增加生理不適。部分患者甚至會因為畏懼疼痛,減少進食,避免排便的情況,對于術后康復不利。隨著微創理念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腹腔鏡手術逐漸成為多種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案。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手術視野清晰、術中出血量更少、療效確切,術后恢復速度更快等優點。但是,雖然可減輕術后不適,依然存在疼痛癥狀[7]。由此可見,單一手術無法盡快改善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癥狀。
中醫認為,外感寒熱之邪,氣血陰陽不足,內傷飲食情志是導致便秘的主要原因。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可達到健脾助運,潤腸通便等功效。補中益氣湯方中黃芪補中益氣,白術燥濕利水,陳皮燥濕健脾、行氣化濕,黨參健脾益胃、補中益氣,當歸補血活血、潤腸通便、調經止痛,葛根解表退熱、升陽止瀉,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柴胡透表泄熱、升舉陽氣,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可達到補中益氣、調節氣血功效。藥理研究表明,補中益氣湯具有促進小腸蠕動、興奮腸管平滑肌、促進腸道血液循環等功效[8]。
腹腔鏡手術配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出口梗阻性便秘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