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印
(河南省通許縣中醫院外六科,河南 通許 475400)
肩周炎為骨科常見疾病,數據顯示,50%以上患者需3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徹底好轉,且僅有20%~50%可自行緩解[1]。本研究用改良“C”形針刀松解術結合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肩周炎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74例,均為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對照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29~67歲,平均(48.14±9.26)歲;病程5個月~3年,平均(1.74±0.37)年;粘連期10例,急性期13例,緩解期14例。觀察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29~68歲,平均(50.23±8.75)歲;病程5個月~3年,平均(1.82±0.49)年;粘連期11例,急性期13例,緩解期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均經X線診斷為肩周炎;②就診時均伴有局部壓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等癥狀、體征;③均為單側發??;④無肩袖撕裂、急性外傷;⑤凝血、免疫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①頸椎病;②肩部骨折未愈合;③骨質疏松;④肩關節神經性疼痛;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嚴重心腦血管疾?。虎吒文I等臟器功能嚴重不全;⑧本研究藥物過敏;⑨手術禁忌證。
兩組均接受改良“C”形針刀松解術治療。取端坐位,在“C”形針刀松解術選點(喙突點、肱骨大結節后部點、肱骨結節間溝點、肱骨小結節點)基礎上,增加肩峰下滑囊、三角肌止點、肩胛內上角、岡下肌起點。在進針部位使用碘伏消毒,2次,鋪巾。在每個進針點行局部浸潤麻醉(注射1%利多卡因1mL),進針刀時,需保證刀口線平行于上肢縱軸,垂直切開,需嚴格按照定向、定點、加壓分離、刺入流程進針刀,至病變點骨面,縱疏橫剝,2刀,0.5cm。對于肱骨結節間溝點,用提插刀法提插松解,2刀,松解肱橫韌帶,之后順結節間溝壁前壁,向后作扇形鏟剝,2刀。對于肩峰下滑囊,避免直達骨面,當出現明顯落空感時,行通透剝離。取出針刀,棉球壓迫針孔,3min,無菌敷貼覆蓋針孔。1周1次,1周為一療程。
觀察組加用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藥用黃芪20g,白芍15g,當歸15g,通草10g,桂枝10g,甘草10g,大棗5枚。風邪者加威靈仙5g,防風10g;頸項強痛者加葛根5g;疼痛固定者加丹參5g,姜黃10g;手指麻木者加全蝎5g,烏鞘蛇5g。日2次,早晚分服,日1劑。500mL水煎至200mL。
兩組均持續治療4周。
治療前、治療4周后視覺模擬量表(VAS,0~10分)評分,得分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肩關節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關節功能評分(CMS,0~100分)評估,得分與肩關節功能呈正相關。治療前、治療4周后血清轉化生長因子(TGF)-β1、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分別采集患者5mL靜脈血,3000r/min離心,時間為10min,取血清,采用酶標儀(美國Bio-RAD公司,Bio-RAD550型)及配套試劑盒檢測血清TGF-β1、PGE2。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美國肩肘關節醫師協會評分系統(ASES)評分大于90分,肩關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顯效:局部疼痛癥狀、壓痛緩解,ASES評分80~90分,日常活動改善。有效:肩部疼痛減輕,ASES評分70~79分,活動功能改善。無效:未達上述標準。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VAS及CM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及CM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及CM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VAS評分 CMS評分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前 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 37 6.48±1.72 2.15±0.83 56.17±8.09 89.34±6.07對照組 37 6.31±1.80 4.72±1.29 58.22±9.13 78.51±7.26 t 0.415 10.191 1.022 6.961 P 0.679 <0.001 0.310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TGF-β1及PGE2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TGF-β1及PGE2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TGF-β1及PGE2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 TGF-β1(ng/mL) PGE2(pg/mL)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前 治療4周后觀察組 37 102.36±13.07 51.27±6.34 220.18±30.45 70.45±12.68對照組 37 100.89±14.52 70.29±6.52 218.93±31.76 89.30±12.57 t 0.458 12.722 0.173 6.422 P 0.649 <0.001 0.863 <0.001
改良“C”形針刀松解術通過松解肩周炎波及的其他關聯軟組織,擴大治療范圍,在整體思維基礎上豐富肩周炎立體病理空間架構,能有效發揮治療作用[2]。
中醫認為,肩周炎由勞損、體虛、風寒侵襲導致肩部感受風寒,阻痹氣血;或因勞作過度、外傷損及筋脈造成氣滯血瘀;或氣血不足引發筋骨失養,造成肩部脈絡氣血不利引起,治療應以活血化瘀行痹、文化寒濕、舒筋活絡為主。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4周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治療后3個月,CMS評分高于對照組。當歸四逆湯方中當歸能活血、補血、和血,與白芍合用能補血虛;桂枝可溫經散寒,屬于引經藥,與細辛共用能消除內外之寒;大棗、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的效果,且能助當歸、白芍補血,助桂枝、細辛通陽;通草具有通經脈充足陰血、使客寒除陽氣振,經脈通。諸藥合用,能活血通絡、溫經散寒、解痙鎮痛[3-4]。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當歸四逆湯有效成分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能擴張末梢血管,緩解疼痛,消除炎癥,改善痙攣等癥狀[5]。與改良“C”形針刀松解術聯合治療,能發揮協同作用,疏通經脈,減少瘀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肩關節組織勞損后可導致局部炎性細胞浸潤,且隨著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細胞、液體滲出不僅能引起局部水腫,還可影響組織代謝,促使多種致痛物質釋放,加重肩周疼痛程度[6]。TGF-β1為瘢痕、纖維化病理形成過程中的關鍵細胞因子,PGE2是炎性致痛因子,能提高機體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且可提升感覺神經末梢對緩激肽、炎性因子的敏感性[7-8]。兩者在肩周炎發病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參與作用,水平顯著升高可加重炎性細胞浸潤,促進病情進展。另外,研究還發現,治療4周,觀察組血清TGF-β1、PGE2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說明當歸四逆湯加減聯合改良“C”形針刀松解術治療能減少炎性浸潤。
綜上所述,當歸四逆湯加減聯合改良“C”形針刀松解術治療肩周炎效果較好,能有效緩解疼痛程度,改善肩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