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麗,張洪玉
(山東省青州市中醫(yī)院內科,山東 青州 262500)
慢性非特異性頸痛(nonspecific chronic neck pain,NCNP)是指頸椎解剖區(qū)域疼痛時間超過12周的正常組織修復期,并排除頸部特異性病變的肌肉骨骼病痛[1]。其發(fā)病率43%~67%,并且易復發(fā)。NCNP的自然轉歸可能發(fā)展為典型頸椎病[2],因此,積極治療NCNP不僅可解除即時病痛,還可減少頸椎病的發(fā)生。本研究用走罐聯合運動療法治療NCNP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共114例,皆為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7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37例;年齡18~65歲,平均(36.14±4.27)歲;病程3~15個月,平均(7.83±2.39)個月;體質指數(BMI)21.40~26.29kg/m2,平均(24.32±3.72)kg/m2。觀察組中男22例,女35例;年齡19~65歲,平均(35.78±4.58)歲;病程3~17個月,平均(8.03±2.56)個月;BMI21.59~26.13kg/m2,平均(24.20±3.81)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NCNP診斷標準[3];年齡小于等于65歲,排除能引起頸痛的頸部及相關特異性疾病,未采用藥物和物理治療或停止治療超過2周。
排除標準:年齡大于65歲,頸椎腫瘤、結核等占位性病變,頸椎失穩(wěn),嚴重骨質疏松,心肺功能嚴重障礙,妊娠期女性,皮膚病等不適宜采用走罐與運動療法治療。
兩組患者均俯臥,以凡士林為介質閃火法拔罐,在頸后一側沿膀胱經、夾脊穴走行(罐口同時涵蓋膀胱經、夾脊穴)上下推移火罐,以皮膚潮紅為度,然后留罐在阿是穴。采用相同型號拔罐在頸后另一側治療,操作要領相同,兩側操作完成后皆留罐約10min。隔2日治療1次。治療過程中若出現水泡等皮膚損傷,立即終止治療。
觀察組聯合運動療法。患者坐位,頭頸部依次屈曲、伸展、左右側屈、左右側旋轉至極限,皆保持此姿勢10s;然后頸部保持中立位,患者雙手相疊依次從前額、枕部、左右側面頰施壓,頭頸部用力對抗,并維持頭頸不產生運動,皆保持此姿勢10s。10次為1次訓練量,每天訓練3次。
兩組療程均為4周。
疼痛評分:采用目測類比評分法(VAS),分值0~10分,0分表示無疼痛,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痛。
頸椎功能評分:采用頸部功能障礙評分(Neck Disability Index,NDI)[4],包括頸痛癥狀和生活活動能力兩部分,滿分50分,分值越高表示頸部功能狀態(tài)越差。
兩組治療前后VAS、NDI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NDI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NDI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別 例 VAS評分 NDI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7 5.02±1.14 1.92±0.93*20.14±5.32 7.40±2.25*觀察組 57 5.32±1.21 1.78±0.72*19.88±5.46 6.12±2.03*△
NCNP是由于頸椎骨關節(jié)、韌帶,頸部肌群損傷導致運動模式紊亂而產生的一組以頸部疼痛為主的綜合征。頸椎的穩(wěn)定性80%由頸部肌群特別是深部肌群提供[5],其對控制頸椎姿勢和維持穩(wěn)定起著重要的作用。頸深部肌群損傷是NCNP重要致病因素,也是主要的治療靶點[6]。
走罐療法是以臟腑、經絡與皮部相互關聯為理論依據,本研究以膀胱經、夾脊穴、阿是穴為靶點。傳統夾脊穴特指華佗夾脊穴,現已將頸部相應穴位納入其中[7]。膀胱經為陽中之陽脈,督脈經氣通過其腧穴支配臟腑功能;夾脊穴位于督脈和膀胱經之間,刺激該穴可調兩經氣血。故循膀胱經、夾脊穴、阿是穴走罐,可通氣血、祛寒濕、治其表、達其里。中醫(yī)認為“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就解剖學而言,夾脊穴,膀胱經循行部位與頸深部肌群解剖位置契合;夾脊穴分布區(qū)為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匯合之處。多學科研究發(fā)現,督脈、膀胱經走罐能提高核心肌肌力,改善脊柱穩(wěn)定性[8];刺激夾脊穴可影響下丘腦-垂體系統,從而改善調節(jié)神經功能[9];還能使慢性腰痛患者睡眠、精神狀態(tài)得以改善[10]。走罐可迅速緩解疼痛,改善頸椎功能,但頸部肌群損傷導致運動模式紊亂并不會隨頸痛的緩解而恢復[11]。因此,在緩解頸痛的同時,應聯合頸部肌力訓練,重點易化深部肌群,以重建頸椎穩(wěn)定性。
運動療法是治療NCNP的核心療法,本研究采取動靜結合的訓練方法,具有改善血循環(huán),緩解肌痙攣,松解軟組織粘連,提高肌力、肌肉耐疲勞性等多方面作用[1]。
走罐治療NCNP可迅速緩解疼痛,改善頸椎功能,聯合運動療法相互補充,能更好地改善頸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