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文江
[摘 要] 伴隨國內汽車等行業的不斷發展,對潤滑油的需求量與日俱增,而在國內潤滑油產量、質量都不足以同國際潤滑油企業相抗衡的情況下,長久以來國內企業對進口潤滑油的依賴已經演變成一種習慣。步入21世紀后,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與日俱增,與有些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對國際潤滑油產品的一味依賴只會加劇我國潤滑油行業停滯不前的局面。眼下,我國更應該針對“貿易保護”這樣一種逆全球化趨勢,逐步推進潤滑油的國產替代工作,提高國內相關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行業競爭力,更讓潤滑油相關產業免遭有些國家的掣肘。
[關鍵詞] 貿易保護;潤滑油;國產化替代
中圖分類號:F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09-0036-03
長久以來,國內包括鋼鐵、汽車等在內的一大批企業在選擇潤滑油方面,青睞來自海外市場信譽度高、價格昂貴卻質量相對較好的進口潤滑油。進口潤滑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生產制造帶來了便利和質量保證,卻間接導致汽車等行業價格和成本居高不下。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中國相關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近年來國內市場對于潤滑油的需求量逐漸增大,但是分析潤滑油進出口數據不難發現,中國的潤滑油出口量遠遠低于進口量,國產潤滑油在國際市場上幾乎不見蹤跡。這種情況導致了國內汽車等產業對進口潤滑油、特別是對進口高端潤滑油高度依賴,近年來,我國遭遇多起國際貿易摩擦事件,這為國人敲響了警鐘,倘若不追求自主研發、一味強調對外部產品的使用,無疑等于被人“扼住了命運的咽喉”,與其彼時毫無還手之力,不如從此刻起慢慢鋪墊潤滑油的國產替代,在貿易保護的時代背景下,為國內產業追求發展的“新契機”。
一、貿易保護背景下,潤滑油國產化替代的必要性
在以中興、華為為代表的國內知名企業接連遭到海外反華勢力的打壓,中興、華為等民族企業想要崛起,卻發現芯片、軟件等基礎框架性技術始終掌握在美國等一些國際知名企業手中時,國內諸多行業紛紛為這樣一種情勢所影響,開始了一場自主更新、自創技術的突破革新之路,以實現國產化替代,不再為外部勢力所掣肘,成為一種需要、也成為引導民族企業發展前行的重要力量[1]。
(一)騰飛的中國帶來潤滑油產業的巨大市場需求
放眼全球,潤滑油產業與工業生產、經濟發展、交通運輸、工業制造、海洋捕撈等行業有著莫大的關聯度。伴隨我國經濟不斷崛起,各行業快速發展,全球范圍內潤滑油市場在不斷壯大,中國是全球范圍內的潤滑油消費大國之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使用的潤滑油檔次不高,在進口設備使用的潤滑油對外依存度較高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和帶動下,我國潤滑油產業表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與此同時,根據海關數據顯示,中國潤滑油的進口量遠超出口量,說明國內潤滑油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影響下,國內一部分關聯產業對潤滑油的需求必將向國內生產企業和供應商轉移,進出口量之間的差距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
(二)貿易保護給我國部分行業潤滑油使用帶來的巨大影響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每一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爆發后往往會促使發達國家啟動貿易保護政策, 暴發于2020年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亦導致了這樣一種局面-----一些發達國家紛紛啟動貿易保護政策。而在貿易保護背景下,國內對國外產品和原料有著高度依賴的產業,很容易為其影響、陷入發展的瓶頸當中。換言之相當一部分借助進口潤滑油來維系產業、實現生產加工的行業、企業會受到“貿易戰”、加收關稅等影響,觸發用料成本的急劇上升,直接導致相關行業的產業鏈運行受阻,上下游業務銜接不暢。有關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我國的潤滑油消費量處在平穩的增長態勢當中,貿易保護直接導致國內產業潤滑油供應不足、成本上漲,一系列行業深受影響。
(三)先入為主的進口潤滑油,導致國人的崇洋心理作祟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進口潤滑油在國內的相關產業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先入為主的思想,常常導致一些產業對進口潤滑油有著頗為慣性的認知----進口潤滑油優于國產潤滑油、進口潤滑油質量好、穩定性佳是一部分國人較為常態性的看法,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部分國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可謂愈演愈烈。倘若長期保持這種心態,盲目追求進口潤滑油,一方面打擊了國內潤滑油生產和制造企業的生存空間,導致進口潤滑油長期霸占國內市場;另一方面,崇洋媚外心里所主導的市場選擇,很有可能在國內造成一種潛移默化的輿論氛圍,讓更多國人盲目崇拜進口潤滑油,深陷海外勢力的桎梏卻不自知。
二、貿易保護背景下,潤滑油國產化替代的突破之路
國際經濟形勢風云變幻,貿易保護往往出現在經濟蕭條和不景氣的環境下,當國際潤滑油生產大國以及國內諸多企業所信賴的“大戶”受貿易保護政策所影響,出于利益訴求開始讓進口潤滑油承受陡然提高的成本以及價格時,潤滑油的國產化替代之路必須盡快提上日程。
(一)推進本土化服務,提高設備運轉效率
要想推進潤滑油的國產化替代,首先要提高國內潤滑油行業的服務水平,切實提高相關設備的運轉效率以及技術的創新力度。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國內潤滑油市場為國際品牌、海外企業所壟斷的情況,歸根到底要讓國內的車輛交通、運輸及其他關聯性行業意識到本土潤滑油品牌、企業以及服務的優勢和價值所在。
1.啟動“技術+市場+服務”的運營模式,提升本土潤滑油品牌的服務價值
較之國際潤滑油品牌長年在國內市場所打下的深厚基礎及形成的影響力,一直以來很多國內潤滑油品牌及企業處于默默無聞的狀態,一方面國內潤滑油品牌及企業本身的實力不足以同在國際市場上叱咤風云的國際品牌相抗衡;另一方面國內潤滑油品牌及企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優勢確實存在某些層面上的不足,所以越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其更需要以“服務”彰顯自身的本土化優勢,全面啟動“技術+市場+服務”的運營模式,提升本土潤滑油品牌的服務價值。以筆者所在的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為例,在推進這一運營模式方面,進行了以下幾項嘗試:
首先,為廣大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服務生態系統”,通過服務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對于選擇和使用國產潤滑油,國內很多企業和行業存在不清晰、不了解的問題,因此潤滑油生產企業有必要為需要使用潤滑油的企業、單位,提供更為高質量的管理措施和服務方案,充分實現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標,要針對使用潤滑油企業的特殊性、行業屬性及個性化訴求,生成針對性的服務舉措,包括油品監控和檢測、換油服務、廢油回收以及環保包裝設計,保證無論是在最基本的技術支持還是在信息傳達層面,國內潤滑油生產企業都擁有清晰的流程以及管理方式[2]。
其次,加強潤滑油生產企業及關聯行業內部培訓和知識輸出。目前國內很多使用潤滑油的行業、企業因為缺少內部培訓,對國產潤滑油的功能和效能認知不清,特別是那些不與業務前端直接發生關聯的企業內部部門和崗位,表現更加突出。所以針對此類情況,潤滑油生產和加工企業有必要建立基于本企業和行業實際情況的指導手冊,以更加接地氣和容易被理解、被接受的服務方案、產品推介,來改變相關從業者的認知。
2.深耕重點市場,打破國外品牌對國內高端市場的壟斷
一直以來,國內的潤滑油高端用油市場及進口設備用油,都為國際品牌所壟斷,這對于國產潤滑油品牌的發展、擴張自然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潤滑油國產化替代的實現,離不開對這種“壟斷”的沖擊和突破,即要讓國產潤滑油品牌不斷增加市場份額、擴大影響力,尤其提高國產潤滑油品牌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口碑。
首先,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市場風云變幻,中國市場一度成為全球范圍內的潤滑油重點銷售市場,對于競爭激烈的潤滑油行業而言,可以說誰先占領了這片市場,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拔得頭籌,對于國外的潤滑油企業是如此,對于國內的潤滑油企業更是如此。一方面,國產潤滑油品牌必須做好推廣和宣傳工作,通過優秀的案例、合作伙伴的宣傳、品牌營銷及軟硬廣告植入等方式,既擴大品牌知名度,亦擴大品牌美譽度;另一方面,國產潤滑油品牌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在本土資源、情感態度以及成本價格方面的優勢,從成本和服務上“打好親情牌”,吸引國人的關注。
其次,國產潤滑油品牌不能忽視對海外市場的關注和拓展,不能忽視通過創新來發展和提高自身的國際影響力。當然,對于長期處在國際品牌“陰影”籠罩下的國產潤滑油品牌而言,這條道路漫長亦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更需要國內潤滑油企業在技術、營銷推廣、合作單位的選擇方面做出突破和嘗試。而且總結近十年來國產潤滑油的出口情況不難發現,在現有的政策及制度之下,只有大型國有潤滑油企業具備出口潤滑油的資質和能力,大部分國內潤滑油企業尚不具備進軍國際潤滑油市場的條件和資本——這意味著國家還需要在制度和政策上做出必要的調整和扶持。
(二)整合資源優勢,打好增效降能攻堅戰
作為潤滑油的主要服務對象,各式交通工具和設備如何在使用潤滑油的過程中實現降能增效、綠色用能,是目前潤滑油研發企業所需要重點突破的問題。過去國產潤滑油品牌在與國際潤滑油品牌競爭的過程中落了下風,但若國產潤滑油品牌在未來能在此處進行突破,倒不失為潤滑油國產化替代的重要突破口。
首先,增加投入,加強合作。國產潤滑油品牌可以通過控制潤滑油的生產制造成本,來控制市場價格,以價格優勢搶占市場,提高國產潤滑油品牌的競爭力[3]。
其次,通過合作,打造爆款產品。國產潤滑油品牌合作對象既可以是上下游產業鏈中的合作者,也可以是能夠在互聯網時代推廣品牌,打造爆款的營銷、傳媒單位。互聯網時代,推廣一個品牌最佳、最快速的方法,便是打造爆款。
最后,注重對廢棄潤滑油原料的使用。當然這一舉措也需要國產潤滑油品牌投入一定的研發成本,還需要和廣大環保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態勢,如此才能達到創新產品、控制成本、節能增效的目的。
(三)強強聯合,共創價值
國內潤滑油企業可以同其他行業一起構成潤滑油產業鏈的上下端,以強強聯合之勢,共創價值,提高產潤滑油業鏈整體的市場競爭力。
首先,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建立適用于市場的產品和項目開發機制。在增加前端銷售能力的同時,更要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操作模式,共同研究解決產品推廣市場、供給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以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辦法和手段,充分發揮潤滑油生產企業的資源優勢、技術研發優勢、產品差異化優勢以及合作價值。
其次,通過與潤滑油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合作,針對其實際訴求和項目推進情況,國內潤滑油企業通過產品的升級和優化促進潤滑油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潤滑油產業鏈功能的最大化,在助力中國潤滑油事業發展、潤滑油國產化替代的同時,亦實現了幫助潤滑油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實際遇到的問題。
最后,強強聯合,凸顯合作價值。截至目前,如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與國內多個知名潤滑油品牌展開合作,尤其是長城潤滑油旗下的汽油機油產品已經實現了同奔馳、寶馬、大眾等主流車企認證,與遍布全球的多家知名企業展開合作。這些合作一方面滿足了國產潤滑油對國內企業的供應,阻斷了一直以來國際潤滑油品牌壟斷國內潤滑油市場、限制國產潤滑油品牌生存空間的情況;另一方面,也為國產潤滑油品牌在國際領域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提供了足夠的保障。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所掌握的六大核心潤滑油技術,表明國產潤滑油品牌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少有的幾個掌握了航天潤滑技術的公司。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已經擁有了同歐美公司叫板、參與潤滑油標準制定的能力[4]。
(四)加強自主研發,突破技術瓶頸
縱觀國內各行各業對潤滑油的需求情況,國際潤滑油品牌壟斷國內市場,一部分原因是國人崇洋媚外心理造成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技術上的落后和不足造成的。潤滑油國產化替代的漫長道路必須從潤滑油技術的崛起和革新開始,具體來說,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進行突破和嘗試:
首先,技術上向國際一流潤滑油企業看齊。對比國內外潤滑油在研發和技術實力方面的差距,可以發現國內潤滑油企業所采用的油品含有大量的礦物基礎油,潤滑油則是使用基礎油和添加劑合成,并且國內煉油廠所產出的基礎油質量并不高,同時潤滑油添加劑及配方大多為國際幾大添加劑公司所生產,國內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添加劑并不多等。通過這些差距,國內的潤滑油企業可以明確潤滑油技術的突破點和發展方向——要在技術上做出調整、優化,向國際技術一流的潤滑油企業看齊,不斷提高國產潤滑的生產質量,要加大研究自主研發的潤滑油添加劑配方,贏得更多客戶的信賴。
其次,潤滑油行業內需要加強技術交流和溝通。潤滑油技術人員需要深入一線,了解關聯行業的實際訴求,以客戶為導向,進行技術優化和升級,如此能夠更好地發揮潤滑油的性能和價值,也讓設備運轉更加堅實有力。顯而易見的是,步入21世紀,我國各行各業客戶與生產制造商之間的關系,早已跳脫了曾經產生和被動接受之間的關系,用戶擁有多樣化的選擇空間,而生產商只有不斷改進技術,滿足客戶的需求,與用戶企業同研究、共發展,才能留住客戶、開拓市場。因此,對于國內潤滑油企業而言,其有必要建立有關客戶需求的數據資料和信息庫,定期與其溝通、不定期市場調研,把握市場的脈絡和風向,讓產品研發更有針對性、契合性,也更具備引領意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貿易保護背景下,潤滑油國產化替代呈現迫在眉睫之勢,而這也是確保潤滑油及關聯企業能夠免遭掣肘、解決高端產品“卡脖子”問題的重要選擇。只是鑒于國產潤滑油確實在質量、成本控制、性能以及營銷方面較之海外發達國家的潤滑油產品存在一些差距,潤滑油的國產化替代必然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相關行業、企業需要加強技術研發,以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為早日全面實現潤滑油的國產化替代,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禹真,張琴.全球經濟下滑背景下國產品牌潤滑油產銷應對策略研究[J].品牌,2020(12):33-34.
[2]范昕禾.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貿易保護主義特點、危害及應對措施[J].環球市場,2019(20):20.
[3]白雪.淺析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貿易保護問題[J].財訊,2018(15):130-131.
[4]沈光道.關于國產車用潤滑油銷售穩中求進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0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