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知停
減持!減持!
5月10日,湖北上市公司聞泰科技(600745. SH)的一則公告,讓眾多投資者傻了眼:2020年7月21日至2021年5月6日,三家大股東累計減持股份已接近公司總股本的5%。
當日,聞泰科技股價創下77.87元的新低,收盤價相比去年7月高點跌幅已超50%,市值蒸發1000多億元。而2019年,聞泰科技曾以337.8%的漲幅成為當年湖北股王。
年報顯示,聞泰科技2020年實現營收517.07億元,同比增長24.36%;歸母凈利潤24.15億元,同比增長92.68%;扣非后歸母凈利潤21.13億元,同比增長91.13%。
高增長業績態勢下,股價卻跌跌不休,還頻頻遭大股東減持。聞泰科技究竟怎么了?
要弄清楚聞泰科技股價漲跌的原因,就得回顧下聞泰科技的前世今生。
聞泰科技成立于2006年12月,最初的主營業務為無品牌手機開發。彼時,山寨手機仍有較大市場,聞泰科技順勢成長為一家大型IDH公司(手機主板設計商)。
2007年,蘋果iPhone問世,手機開始向智能化轉型。此次轉型,不僅對傳統手機制造商是巨大沖擊,對包括聞泰科技在內的手機主板設計商也是致命打擊。
聞泰科技創始人張學政決定轉型。2008年,聞泰科技投資8000萬美元在浙江嘉興建設手機制造廠,由IDH變身為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即為品牌客戶提供產品設計制造的企業)。相比IDH業務,ODM除了主板設計外,還參與手機生產,由產業鏈上游延伸到下游。
在業內,這被認為是聞泰科技的第一次“豪賭”,因為主板設計與手機制造,雖說相互關聯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
這一次,聞泰科技“賭”對了。隨著2010年iPhone4的橫空出世,全球很快迎來了智能手機熱潮,聞泰科技因為提前布局而接到大量訂單,在智能手機ODM領域嶄露頭角。
但真正奠定聞泰科技市場地位的,則是與小米的合作。
2013年,剛站穩腳跟的小米希望推出紅米品牌搶占低價手機市場。小米走的是輕資產路線,沒有自己的工廠,與聞泰科技專注于ODM業務恰好優勢互補,雙方一拍即合。
與小米合作后,聞泰科技走上了快車道。2015年,聞泰科技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ODM企業。當年,聞泰通過借殼中茵股份,成功登陸上交所,奠定了國內ODM第一股的地位。
不過,即使坐上ODM頭把交椅,聞泰科技也并非沒有隱憂。
經過10余年的發展,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ODM行業逐漸到達天花板。一方面,手機ODM市場蛋糕變小了,手機出貨量已經從2017年的4.91億臺跌到2020年的3.08億臺,累計下降20.8%;另一方面,聞泰科技在2019年獲得三家新客戶后產能集中釋放,后續產能很難獲得持續增長。
這種擔憂體現在財報上,則是業績下滑。2018年,聞泰科技凈利潤猛降81%,形勢危急。
ODM之后,聞泰科技的未來靠什么?此時,張學政正在醞釀第二次“豪賭”。
2019年,聞泰科技以268.54億元交易對價收購了安世半導體79.98%的股權,正式進軍半導體行業。
安世半導體的前身是恩智浦的標準產品事業部,總部位于荷蘭奈梅亨。2017年開始單獨運營,專注于分立器件、邏輯器件及MOSFET器件的生產設計銷售,是全球功率半導體龍頭。
完成此次收購后,聞泰科技成為中國最大的半導體上市公司,填補了我國在高端芯片及器件領域的技術空白,這是中國資本第一次買到國際一流公司的核心技術及優質資產,對整個中國半導體行業具有非凡意義。
成功收購安世半導體,除了直接推動聞泰科技營收和利潤增長外,還有望為其打開歐美日韓渠道。在汽車電子、筆記本電腦、通信模塊等領域,聞泰科技已經積累了一批國內客戶,而拿下安世以后,聞泰科技有可能通過安世獲得歐美日韓客戶,從而打開廣闊的全球汽車電子、筆記本電腦和通信市場。
張學政曾在公開采訪中表示,“新一代信息浪潮的代表性技術是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這一切實現的基礎和核心是芯片、半導體技術。而在主要的半導體終端應用中,汽車電子的增速最快,也是聞泰科技押注的重點?!?/p>
聞泰科技一戰成名。只用了3年時間,就完成從低毛利率的手機代工廠到A股高科技半導體廠商的華麗轉身,市值從借殼上市的35.8億元暴漲至最高1800億元,漲幅接近50倍。
作為“ODM+半導體”雙龍頭企業的聞泰科技,并未止步于收購國際一流半導體大廠安世,又將目光鎖定到蘋果產業鏈。
3月29日,聞泰科技發布公告稱,已與歐菲光就收購境外特定客戶攝像頭模組業務達成一致,聞泰科技將以24.2億元完成對該業務的收購交易。而歐菲光的境外特定客戶,主要指蘋果。
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認為,聞泰科技收購攝像頭模組業務,可以彌補聞泰科技供應鏈的不足,降低代工成本,獲取更大利潤。當前智能手機核心賣點是照相功能,即攝像頭模組、圖像傳感器等,收購相關業務就等于抓住了手機產業的核心之一。
有觀點進一步指出,完成歐菲光相關業務資產收購后,聞泰科技有望以此為跳板,進一步切入蘋果相關產品的代工市場,甚至成為蘋果主力供應商之一。
與歐菲光一樣,聞泰科技同屬“果鏈”公司上的一環,主要為蘋果提供移動及可穿戴設備領域產品。攝像頭模組處于產業鏈中游,能夠與聞泰原有的ODM業務進行整合,也可以與產業鏈上游安世半導體元器件形成局部閉環。
這一次,被認為是聞泰科技的第三次“豪賭”。然而,市場擔憂,在蘋果龐大的供應鏈體系中,聞泰科技、歐菲光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強。而在蘋果不斷的創新和升級中,隨時有被踢出蘋果供應鏈的風險。此前,市場上就一度有歐菲光被踢出蘋果供應鏈的傳聞。
此外,頻頻收購帶來的償債風險和巨額商譽風險,如夢魘般纏繞著聞泰科技。從幾次收購結果來看,聞泰科技以借款方式收購安世前后共花了331.24億元,商譽占凈資產的比重約為80%,如此巨額商譽始終是懸在聞泰科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聞泰科技商譽為226.97億元,與凈資產的占比高達78.3%。其中,約213.97億元為收購安世控股所形成。按現行會計準則,商譽要進行減值測試,一旦確認需要減值,將會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沖擊。
而且,公司亮麗業績并未帶動二級市場股價暴漲。2020年,聞泰科技股價僅上漲7.1%,落后于大盤13.87%的漲幅。進入2021年,聞泰科技股價持續下跌。截至5月11日收盤,今年該公司股價累計下跌17.97%。5月10日,該公司股價最低觸及77.87元,創10個月以來新低。
股價低迷,聞泰科技大股東也不斷減持股份。5月10日,聞泰科技公告稱,公司大股東康旅集團、云南融智及云南工投于2020年7月21日至2021年5月6日,減持公司股份合計6073.5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88%。
分析人士認為,懸在空中的巨額商譽以及未來發展存在的較大不確定性,或許是該公司股價持續低迷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