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馮冰倩 王祉依 王利冀 易越鑫 龍宇琪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對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的重要性進行研究,第二部分進行了研究設計,第三部分對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進行剖析得出結論,第四部分基于大學生的視角對網絡道德問題提出一系列實施計劃。1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道德、倫理道德
前言:
網絡道德一種是在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型道德關系,受到傳統倫理道德的影響。當代網絡社會道德問題頻發,相關的柔剛政策亟待補充完善。大學生作為網絡社會的參與者,參與度極高,對其進行相應的網絡道德教具備很強的實際意義。
一、理論研究——網絡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截至2020年12月中國互聯網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的普及率達70.4%2互聯網從各個方面滲入我們的生活,但是在中國互聯網整體呈積極向上的發展進程中,網絡上也滋生出許多不良網絡風氣沖擊著社會現實。因此為了使互聯網的使用體驗和發展情況越來越好,我們除了依靠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還依賴于網絡道德規范的建設。
中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法治之下,道德約束也是一項重要的行為規范。當人類在網絡中面臨著道德的選擇和要求時,網絡道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現行的中國互聯網良好的大環境下,互聯網的管理還處于不斷完善發展的階段,網絡道德作為輔助的管理尺度,它的建設不僅影響著網絡風氣的整理,也能推動網絡良好環境管理的進程,還能保障互聯網更加快速安全的發展。同時大學生作為使用互聯網的活躍群體也認為網絡道德的建設不夠完善。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意義
通過此調查研究,可以暴露和解決互聯網帶來的人際交往間的問題;發現、發展、維系人際關系;幫助大學生認識和了解網絡治安管理條例并遵守;營造更健康的網絡環境;建立健全更深入的網絡道德教育模式。
(二)研究對象和內容
調查大學生受網絡道德教育的水平,對于缺失網絡道德意識而在網絡上施暴的行為如何看待,對于缺失網絡道德產生的危害;是否遇到過網絡傳播謠言,被人肉攻擊,被盜取個人信息,網絡詐騙等類事件。
三、結果分析——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
大學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所以,大學生盡管可以對網絡保持較為清醒的認知,能夠正確分辨出網絡的不良現象,但也會存在許多網絡道德問題。大學生處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三觀朦朧化的階段,也面臨著來自社會的壓力和迷茫,所以即使是知道如何遵守網絡道德,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而忽視了網絡道德。網絡讓所有人可以拋開現實,以隱身匿名等可以保護自己的方式在網絡上隨意發泄,這就導致了大學生這一群體,在受到網絡的影響后,容易迷失自我,讓自己成為被害者。
大學生對網絡道德的不完全認識是導致大學生缺乏或者觸犯網絡道德的最大原因,所以需要加大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投入,健全完善大學生對網絡道德的認識,對管理網絡環境和提高大學生的德育能力有巨大幫助。
其次是大學生遇到網絡道德問題的正面態度,選取了微博作為調查平臺,微博作為現今承擔著記錄人們生活,工作,學習,娛樂,心情多元化的互動平臺,其數據具有真實可靠性。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表示遵循網絡道德準則是有必要的,認為使用者的年齡程度和心理成熟度以及使用者受到的道德教育程度是影響網絡道德的主要因素的各占一半。從我們對一部分大學生群體的調查來看,大學生在潛意識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網絡道德準繩的必要性,他們認為的導致網絡道德缺失的原因也是現有存在的很普遍因素。
接近90%的大學生認為面對網絡道德缺失時我們的態度是要去主動建設網絡道德,大學生有這種積極的想法,為建設網絡道德提供了良好的群體基礎。當面臨網絡道德缺失的現象將近70%的大學生選擇進行提醒并且期望改正,還有10%選擇收集證據交于有關部門,這項調查說明了大學生普遍是具有正義感,愿意參與到網絡道德中去成為主動的建設者。
綜上所述,大學生大部分整體面對網絡道德問題的態度是積極主動的,同時有自己正確的理解,是能夠成為網絡道德的建設者。所以鼓勵大學生參與到網絡建設中去是提高大學生網絡道德最有力的措施。大學生以其熱血向上的朝氣成為網絡道德的建設者將會帶動更多人自發維護網絡環境,改善網絡道德問題。
四、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現行解決措施和機制
(一)新時代網絡道德建設
一是建設網絡文化。鄧鵬在新時代加強網絡空間道德建設的著力點一文中提到,我們應深入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強化網絡主體網絡道德自律,豐富網絡道德實踐的新場所,加上互聯網空間的綜合治理。“要改善網絡文化生態,推動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旋律高昂、正能量滿滿的網絡文化。”3由此可見,新時代網絡道德建設,要重點建設網絡文化。網絡文化與我們平時的上網姿態息息相關,而正是我們平時的沖浪姿態,包括上網目的、上網途徑、網絡所用語言、面對其他上網者姿態的回應等,交織匯成了網絡文化。
二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對于網絡道德問題,各商家、政府、國家已經建立起相應的規章制度,目的在于規范上網者的道德行為,使得網絡空間整體便于管理,上網者能有一個舒適的上網體驗。但隨著時代的不斷推進,各項規章制度還需不斷改善。
三是上網者網絡道德意識的加強。網絡道德問題的根本是上網者的行為出現了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在網上傳播相關文章去加強上王者的網絡道德意識,對上網者進行一定的調查及究其發現的問題通過語言文字對其網絡道德行為進行一定的教育并望其改變。
(二)網絡各大平臺的正確引導
為了正確引導大學生規范網絡行為,基本各大app都實行舉報制度。舉報制度起到了窗口和橋梁、宣傳發動、懲罰職務犯罪、震懾違法犯罪、保護和激勵等作用。“舉報工作是查處職務犯罪行為,消除腐敗現象的第一道工序,處于龍頭的地位。舉報工作的開展,在預防、抑制和減少違法犯罪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網絡道德相關的舉報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是為了上網者,同時上網者也是這項制度的實施者和受益者。
(三)大學生關于網絡道德問題的自我認識
關于對大學生進行的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問卷調查表明,大學生對網絡道德問題認識比較清晰,對其態度與解決方法呈積極態度。大學生普遍認為大學生在網絡社會充當參與者的角色,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大學生對道德的管理普遍持一般及其積極及以上態度,普遍認為當今對大學生網絡道德管理制度為沒有太大效果或比較有效,認為跟風轉發不實言論觸及到網絡道德,幾乎所有被調查者認為在網絡上遵循道德準則有必要,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網絡道德缺失現象的主要人文因素是使用者是否接受道德教育及其程度與使用者年齡大小及其心理成熟程度,接近一半的人認為網絡道德問題的根本在教育問題,被調查者認為我們應該通過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提高網絡約束力、增強家庭學校教育來改善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面對網絡道德問題,大多數人會選擇通過善意提醒,來希望網絡問題制造者改變其行為。
五、應對措施——基于大學生視角解決網絡道德問題的方案
(一)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
增強大學生自身心理素質。首先大學生應該區分網絡與現實的不同,不沉迷,不迷失,不消沉,理智面對網絡生活,客觀判斷網絡中信息的真實性,增強自身心理素質,并且大學生應該考慮信息內容及傳播源再選擇是否宣傳轉發信息,不造成信息的泛濫與污染。
(二)增強家庭和學校對網絡道德問題的正確教育引導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網絡道德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不同父母對孩子的理念灌輸以及家庭氛圍的不同,部分孩子因為遠離父母求學從網絡上尋求慰藉,沉淪網絡。父母應該正視自身巨大影響以及榜樣作用,積極引導,以身作則。
學校應該積極而廣泛地開展德育教育。各大高校應借助于網絡等手段開展德育教育,并將其合理地劃入日常教育計劃中一部分,積極地為學生提供一系列有助于網絡道德素養構建的平臺,使得新時代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認知逐步提升。鼓勵大學教師,教授等發揮自身的標桿作用,做學生的榜樣,讓學生能夠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規范自身的道德思想和行為意識。
(三)加強社會宣傳和正確指引,引導良好社會氛圍
將黨的方針政策融入網絡中,借助于現階段的科技技術完善網絡漏洞,提供相對健康的網絡環境。合理借助網絡技術,在校園平臺,app,廣告視頻等地方上不斷弘揚正能量,用正確的“三觀”引導大學生群體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總之,大學生的網絡教育問題非常值得關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各大高校大學生在網絡社會已經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輿論力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三觀不僅是幫助他們認識和了解網絡治安管理條例并遵守,更是對于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承。
參考文獻
[1]蔡艷麗.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的現狀及對策研究(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鄭州,451191)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21(2)
[3]鄧鵬.新時代加強網絡空間道德建設的著力點[R].澎湃新聞
(西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