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宏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作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之一,永川區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重慶市委工作要求,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各項任務,力爭取得更多新變化、新成果。
加快產業發展,推動工農互促。
一是“夯根基”。永川區按照優先發展農業農村要求,依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大力培育茶葉、食用菌、特色經果等農業主導產業。加快農業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現代化轉型,新增茶葉、名優水果、調味品作物種植面積1.5 萬畝,食用菌栽培達1.4 億袋,初步形成“永川秀芽”、“永川香珍”、“永川豆豉”等系列特色農產品品牌。
二是“強帶動”。永川區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突出位置,依托國家高新區,加快培育汽摩、智能裝備、特色消費品、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等主導工業集群,先后引進長城汽車、東鵬陶瓷、雅迪電動車等一批百億級企業入駐。2020 年永川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0.1%,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效提升以工補農能力和農業人口轉移吸附力。
三是“增效益”。永川區推動農業“接二連三”,依托資源稟賦,延伸產業鏈條,新引進包括投資6 億元的“自嗨鍋”全球味覺中心暨西南總部基地在內的一批產業項目,大力發展調味品產業,深化農產品加工,加快打造百億元級食品產業園。永川區還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業,依托黃瓜山全國鄉村旅游示范區,精細打造“鄉村時光”旅游品牌,2020 年全區鄉村旅游收入和人次分別增長17.48%、10.8%,帶動農業效益持續提升。
提升環境品質,推動城鄉互補。
一是圍繞“鄉村讓人們更向往”,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永川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累計整合涉農項目資金21.7 億元,實現行政村垃圾有效治理率達100%,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9%。建成國家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1 個、市級美麗宜居村莊56 個,打造“示范清潔院落”233 個。此外,永川區建好用好“平安綜治云”平臺、鄉賢評理堂,推動形成鄉村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新格局。
二是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著力城市提升。永川區持續推進老城區有機更新、新城區高品質建設,建成投用規劃展覽館、博物館、體育館等一批城市功能設施,人民廣場、興龍湖夜景燈飾工程完工,永川會展中心加快建設,中心城區面積達80.4 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72.8%。加力“三年治污、三年緩堵、三管齊下”,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區。統籌推進城市公園、生態水體、城市慢道、城市綠道規劃建設,做到城區每500 米一個市民公園、每1000 米一個休閑廣場、每2000 米一處湖泊景觀,充分彰顯“三面青山、六水繞城、九湖美景”的公園城市特色。永川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吸引產業和人口加速集聚,中交一公局、中鐵二十一局第五司、中投海外公司等一批總部經濟先后入駐,外來購房者比例保持在30%以上,2018年永川成為人口凈流入城市。
統籌改革推進,推動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一是統籌城鄉空間規劃編制。永川區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空間和資源要素,高標準編制國土空間規劃,促進產城景有機融合,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永川區加快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全區公路總里程達4919.5 公里。建成“四好農村路”3800 公里,鎮通暢率、建制村通暢率、撤并村通達率、鎮村通客車率均達100%,成為全國首批“四好農村路”示范區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創建區。
三是統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永川區健全基本公共服務統籌規劃和保障機制,制定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將更多資源向農村傾斜。完成農村中小學“全面改薄”任務,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區順利通過國家復查驗收。加快城鄉醫療體系建設,實現基本醫療、診療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全面共享。
四是統籌城鄉生態環境保護。永川區投資19.5 億元,歷時4 年堅持不懈開展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新建和修復城鄉污水管網325 公里,提標改造鎮街污水處理廠17 座,臨江河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到Ⅲ類,實現一年一個臺階,帶動全域生態持續向好。
五是統籌城鄉要素合理配置。永川區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職業院校畢業生落戶政策,建立城鄉勞動力有序流動機制,實現人口有序流動、加速集聚。
六是統籌城鄉體制機制改革。永川區整體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增8 個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3.4萬農民變股東。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積達1.8 萬畝,土地流轉面積達23.2 萬畝,規模經營度達23%,實施農田宜機化改造7.6 萬余畝,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圍繞落實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工作任務,永川區將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政策集成、財力保障、項目支撐,統籌推進“1+5+3”體制機制改革,力爭取得更多新進展、新成效。
推動1項重點改革任務有突破。永川區大力推進閑置宅基地及農房開發利用機制改革,對通過依法流轉取得閑置宅基地及農房使用權,用于發展農家民宿、鄉村健康養老等產業的經營主體,頒發閑置宅基地及農房使用權證。到2022 年,永川區將打造閑置農房(宅基地)集中盤活利用示范區3個以上,激活閑置農房5000棟以上,新增農民財產性收入3000 萬元以上,帶動開發閑置宅基地5000 畝以上。
推動5項規定改革任務有成果。一是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永川區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遵循“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原則,實行城鄉統一戶口登記制度,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引導外出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二是建立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退出農村權益制度。永川區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深入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規范化有序流轉。三是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永川區創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方式,搭建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交易平臺,完善城鎮鄉村土地的估價體系,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交易市場。四是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臺。永川區通過探索“政府引導+村民(土地)入股+開發商融資”方式,共同推進城中村改造或整治,統籌利用鄉村資產、工商資本,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五是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永川區加快黃瓜山、圣水湖、八角寺和九龍河4 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提檔升級,壯大食品產業園,促進產加銷一體化、農工貿一條龍發展。
推動3項自選改革任務有特色。一是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制度機制。永川區力爭到2022年,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85%以上,實現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二是建立健全有利于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的制度機制。永川區積極推動永川至主城市域快線、永川至主城快速通道建設,加快推進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和渝西天然氣輸氣管網永川段建設,加強統籌規劃,持續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不斷提高內暢外聯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制度機制。永川區通過圍繞全產業鏈拓展農民經營收入、積極拓展就業崗位增加農民務工收入、深化農村改革加強利益聯結增加農民財產收入、完善農業扶持政策穩定農民轉移收入、強化農村低收入人群幫扶等措施,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