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中華,被譽為“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他的龐中華硬筆書法函授學校曾創(chuàng)下了幾百萬人報名的紀錄,他的不同版本的字帖暢銷全國,總發(fā)行量兩億多冊。
開始練字時,龐中華也練毛筆字,但他深知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產(chǎn)生的書法家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的作品太多,理論太多,好像沒有我的市場了。我在地質(zhì)隊當?shù)刭|(zhì)隊員的生活經(jīng)歷告訴我,只有無人到過的地方才有豐富的礦藏。要自創(chuàng)新路,于是我就專注于硬筆書法。”
多年練習鋼筆字,并不斷總結經(jīng)驗,龐中華在1968年寫了第一本書———《談談學寫鋼筆字》。這期間龐中華頻頻投稿,卻屢屢被退稿。1980年7月,在文化界的老前輩江豐、文懷沙先生的大力推薦下,這本書才終于在寫完十余年后出版。一經(jīng)出版,便在中華大地上掀起了學習硬筆書法的熱潮。
成名之后,出版社開始主動向龐中華約稿,他一本接一本地出版了多種硬筆字帖。在字帖里,他不僅寫下一個又一個漂亮的方塊字,還寫下了熱情的散文和優(yōu)美的詩句。每一本書都傳遞著他對讀者的真情。全國各地的來信像雪片般飛來,寫回信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
1984年,老山前線正在打仗,很多解放軍戰(zhàn)士給龐中華寫信,訴說著對未曾謀面的老師的尊敬,并向他發(fā)出邀請,希望他“一定要到我們前線來”。1986年2月,龐中華真的來到了炮火硝煙中的老山前線。戰(zhàn)士們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大家除了和龐老師探討書法外,還紛紛把自己給女朋友寫的信拿給龐老師看,讓他點評。其中一名戰(zhàn)士原來字寫得很丑,跟龐中華學習后,進步非常快,寫信寄回家里,父母竟不認識兒子的字了。
“只要看到有人好好練字,我就很高興。”
素材解讀
隨著人們的文化生活日益多元化,喜歡傳統(tǒng)書法、硬筆書法的人也根據(jù)個人喜好做了不同的選擇。但無論大家練什么書法、寫誰的字,都是對中國書法藝術、中國文化的傳承。
適用話題
文化、傳統(tǒng)、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