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要:當今社會是法治社會,我國在建國以來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最終才有了今天的較為完備的法治體系。小學素質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段,在小學教育中不僅要加強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更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唯有強化德育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而法治教育在德育教育中亦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此,本文就法治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滲透策略進行探討,以期更好的促進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法治教育;小學德育;重要性
前言:
法治社會需要全民知法、守法和懂法,這樣才能構建出和諧的社會環境。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意識逐步形成的階段,進而加強對學生法治知識的教學指導便顯得十分必要。法治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順延這法律指引的方向前進,這個過程中即便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脅,也能夠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以及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教師亦要給予法治教育足夠的重視,并將其貫穿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法治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社會注意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在傳統小學教育中,學校往往以應試教育為主,這樣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機器,不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訓練,更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而素質教育則更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進而在課堂上融入德育教育便顯得十分必要。要知道,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小學生的生活中充滿了外來文化,這種“文化入侵”若不能及時得到制止將嚴重影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德育教育中還要滲透法治教育,通過法治教育抵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小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德育教育中滲透法治教育能夠有效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讓小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踐行者[1]。
(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發展
小學生的三觀處于萌發和與塑造的關鍵階段,在小學教育中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使得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強,在正確思想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勢必能夠得以健康成長。而法治教育在德育教育的滲透更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思想,即便學生走向社會后,也能夠成為一個有思想、為文化有道德的良好公民。此外,法制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融入還能夠引導學生爭做一名守法公民,幫助學生成為一個綜合發展的人才。
二、法治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滲透策略
(一)完善學校制度管理,建設學校法治環境
小學生終日沉浸在文化課學習任務中,道德觀與法治觀較為淡薄,若不能及時對學生予以引導,學生便可能會在今后的成長中形成不健康的價值觀,甚至觸碰法律底線,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為此,廣大小學院校一定要重視對在德育教育中融入法治教育,并在校內建立完備的校園管理制度,對小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行有效的約束。久而久之,學生在法治制度庇護的環境下成長,其自身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意識也會得到培養。
通過法治制度的約束能夠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起良好的法治意識,但若想從根本上發揮出法治教育的作用,還需要教師和學校共同努力,為學生構建出一個法治的校園環境。要知道,小學生的生理發育還不健全,對事物的理解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對此,教師可以必須要德育教育中打造出良好的法治校園環境,如校園廣播站利用每天的“大課間”播放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利用該方式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潛移默化的法治環境,從而幫助學生耳濡目染,逐漸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觀與法治觀[2]。
(二)營造法治課堂氛圍,優化德育建設工作
“棲息在玫瑰花瓣下的土壤,亦能擁有沁人心扉的芬芳”,氛圍環境能夠影響一個人,良好的學習氛圍可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此,教師在德育教育中也要幫助學生構建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將法治教育融入到課堂中去,讓學生在良好的道德環境中不斷提升自己,培養起法治意識。不可否認,法治教育中的知識點確實存在著一定的枯燥性,這對熱衷于趣味性課堂的小學生而言,很難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課堂環境的營造基礎上,盡可能再滲透一定的趣味性教學形式,如基于學生多多互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法治知識。
法治教育中的知識點源于生活,為了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認識法律,可帶領學生進行課外實踐,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發法治教育的必要性。生活中處處充滿德育元素,教師將法治教育融入生活便有效的促進了德育教育與法制教育的同步推進。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法院中進行旁聽,讓學生感受那種莊嚴的環境和律師們博弈,這個過程對德育建設工作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優化法治教材內容,體現以人文本原則
小學法治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滲透離不開教材,小學法治教育的教材用書囊括了近十年的案例素材,對學生的教育指導具有良好的指引性作用。值得強調的是,很多教學素材內容過于專業,諸多法治觀念與案例的講解較深,小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為此,教材內容要不斷予以優化,既要有陽春白雪的教學內容,又要有下里巴人的講解形式,這樣才能促進小學生的理解,體現以人文本的原則。除了教材內容的完善,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其自身也要做到立德樹人、為人師表,在生活中為學生樹立榜樣,從而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3]。
結語: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將法治教育貫穿于德育教育的始終。法治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滲透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的全面發展,值得強調的是,法治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融合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師科學引導、合理設計,最終才能實現教育目標任務。因此,教師可以多多開展教學實踐,將法治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在行動與思想上共同努力,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志潔.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德育價值及其實現路徑[J].小學時代,2020(16):88-89.
[2]李靜.素質教育視角下小學德育有效開展途徑[J].新課程,2020(13):221.
[3]趙曉蕾.小學德育:來自生活,回歸生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05):7-8.
(山東省新泰市平陽小學 ?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