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摘? 要】有效規范內部控制是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水平、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規范財經秩序的重要舉措。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推進,尤其是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論文結合多年工作實踐,詳細闡述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議措施,以此推動會計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Abstract】Effectively standardizing internal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ublic services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standardize the financial order.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Government Accounting System"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internal control work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Therefore, combined with years of work practice,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so as to promot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management work.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會計;風險防范;完善
【Keywords】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ternal control; accounting; risk prevention; improvement
【中圖分類號】F810.6?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6-0162-02
1 引言
內部控制主要是行政事業單位對經濟活動進行防范和管控的過程,其不僅是行政事業單位一項重要的管理活動,也是行政事業單位治理的重要基礎。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必須加強學習、強化內控意識,現結合多年工作實踐,詳細闡述完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的建議。
2 改善內控環境,營造濃厚的內控氛圍
環境對一個組織來說至關重要,基于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內部控制環境體現了單位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程度。在原有《政府會計制度》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采取的是收付實現制,此種模式使得非財務人員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高。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尤其是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方式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改善內控環境,營造濃厚的內控氛圍。
2.1 優化行政事業單位組織架構,設置獨立的內控崗位或部門
長期以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主要由財務部門負責,這樣會造成財務部門既要負責財務工作,也要負責財務監督工作,勢必造成內控監督流于形式的現象。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以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深化組織架構改革。例如,單位要專門設置獨立的內部控制崗位,內部控制崗位直接受事業單位財務主管部門管理,保持內控崗位人事、財務、事項決策的獨立性。
2.2 充分發揮第一責任人作用
事業單位不同于企業,企業內控采取“三會一層”的治理結構,而行政事業單位不具備此種管理組織,因此,單位要發揮第一責任人的作用,強化單位負責人的責任意識與風險防范意識。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多方面進行調整,尤其是引入了“壞賬準備”科目。由此可見,新《政府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控的重視程度之高。因此,單位第一責任人必須高度重視內控工作,將內控工作納入單位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將各項財務制度落到實處。
2.3 加強宣傳,營造人人參與的內部控制氛圍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比較煩瑣,需要及時根據最新的會計制度、市場環境等因素進行調整。長期以來,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主要由財務部門負責實施與監督,業務部門參與內控的情況非常少。而新《政府會計制度》則明確要求單位其他部門要積極參與內控建設。因此,基于新時代發展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內部控制的宣傳,增強業務部門參與內控建設的積極性:首先,事業單位要利用微信工作群、內部學習平臺等載體對新《政府會計制度》進行宣傳,讓單位員工了解基本的財務制度。尤其是要讓單位業務部門工作人員規范報賬業務流程,樹立主動防范財務風險的意識。例如,基于電子發票的實施,單位工作人員必須具備正確使用電子發票報賬的業務技能,防止利用虛假電子發票報銷。其次,注重單位文化建設,將內控制度融入文化建設,事業單位要構建風險防范的文化。
3 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強化內控制度執行
3.1 建立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新《政府會計制度》相比舊《政府會計制度》而言,在諸多方面作出調整,為有效推進各項新財務制度的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必須進一步細化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由于行政事業單位運營資金來源于財政,其實行收支兩條線制度,采取的是全面預算管理方式。由于新《政府會計制度》采取的是權責發生制,其要求事業單位必須強化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因此,單位必須強化對全面預算制度的執行,例如,單位要對各類票據進行分類管理,在采購環節嚴格按照預算項目進行操作,防止出現未經審批提前采購的現象。同時,單位要強化對全面預算編制的管理,細化會計核算工作。
3.2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既是規范財務活動的有力依據,也是防范法律風險的重要舉措。當前,政府采購業務增多,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一是在合同簽訂前必須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明確合同簽訂責任人的責任與義務,防止出現弄虛作假或者徇私舞弊的行為。例如,行政事業單位要通過加強單位公章管理的方式對合同簽訂形成雙重內控防范體系。二是明確業務流程,針對重大業務執行集體決策機制。
3.3 加強對內控制度執行的監督
任何完善的內控制度,其最終需要落到實處。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內控制度執行的監督,保證各項制度能夠落實到具體的業務中:一是單位要加大對各項制度的執行力度。單位要高度重視各項制度的執行工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各項制度的實施。例如,在行政事業單位后勤物資使用上,存在使用不規范的現象,其原因就是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因此,單位要建立嚴格的物資使用制度,規范物資申領程序。二是要加強對內控制度執行的監督。行政事業單位審計、紀檢部門要加強對各項財務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并且定期就財務制度的執行情況向行政事業單位黨委進行匯報,以此形成規范的制度體系。
4 加強內控信息化建設,構建財務共享平臺
4.1 明確內控目標,打造業財融合平臺
內控信息化是防范財務風險、提升管理效率、實施人性化服務的重要舉措。信息化是內控建設基本要素之一,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收支兩條線制度的實施,單位需要立足于內控目標,打造業財融合平臺。基于管理會計制度的深入實施,單位應該將業務管理與經濟活動管理相結合,而搭建業財融合平臺是實現業財融合的基礎。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大資金投入,構建業財融合平臺,以此實現對工作規劃制定、“三重一大”決策、工作任務分解、預算績效目標、預算指標分解、工作過程控制、預算績效評價的全面管理,真正將單位業務與財務活動相結合。
4.2 依托內控業財融合平臺,優化內控業務流程
行政事業單位在業財融合平臺建設中需要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分解,例如,可以分解為預算業務、支出經濟業務、非支出經濟業務,然后對每項業務進行細分,如非支出經濟業務可以細分為收入、資產管理、負債等。根據分解的經濟活動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并且按照業務性質和風險分類配置審批權限。
4.3 加強溝通,實現財務信息共享
針對傳統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溝通不及時而不能及時消除財務風險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要利用業財融合平臺構建財務資源共享模塊:一方面,單位內部之間要實現財務信息資源共享。行政事業單位業務部門要及時將發生的經濟活動信息傳遞到業財融合平臺中。例如,業務部門在發生經濟活動時要避免使用現金結算的方式,而是要采用公務卡結算,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會計舞弊,實現財務數據化管理。另一方面,要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與國庫集中支付中心、財政局、銀行以及審計等部門的溝通,及時就經濟業務活動進行溝通,實現財務監督的遠程化與實時化。
5 強化內控監督,構建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
5.1 完善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要從內外這2個方面入手,構建完善的內控監督機制。對內則要求財務部門、內部審計部門以及紀檢部門等部門形成監督合力,將內控監督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對外則要通過第三方中介機構或者國家審計部門的參與及時精準地發現單位內部控制缺陷并不斷提高單位的內部控制質量和效率,從而更好地實現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
5.2 構建完善的內控績效考核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要構建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促進內控工作的發展:一是行政事業單位要進一步細化內控績效考核指標。防范財務風險,提高財務資金使用效率是內控績效考核的主要目標之一。基于經濟高質量發展及財務精細化理念的融入,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考核指標必須融入高質量發展指標,通過高質量發展指標促使行政事業單位強化對財務資金的精細化管理。同時,基于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壞賬”工作的重視,行政事業單位要構建“壞賬”評價考核指標,從而有效提升財政資金的綜合效益。二是構建完善的獎罰機制。行政事業單位要將內控績效考核結果運用到日常工作中,根據內控績效考核結果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績效獎勵。同時,單位還要重視績效考核結果問題的整改工作。
總之,基于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效率、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岳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和行政事業單位績效關系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1(1):188-189+192.
【2】黃彩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2):149-150.
【3】陳越蘭.基于內控視域探析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J].財會學習,2020(3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