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鶯 郭麗瓊 孫青 覺春艷 蘇柯曄
摘 要:研學旅行作為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結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任務驅動下的研學旅行有利于研學主體在清晰的任務導向下,實現“研”和“學”優勢互補。本文以騰沖火山、熱海為研學地,基于任務驅動,從研學主題確定、研學任務設置、研學評價、研后總結等方面進行整體研學設計,以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從而在自主探究的研學旅行中實現綜合育人價值和地理核心素養養成。
關鍵詞:任務驅動;地理研學;自主探究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揚了我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在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逐漸得到各地旅游和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當前,研學旅行普遍存在“重研學輕旅行”或“重旅行輕研學”的情況。為充分發揮研學活動的參與性、體驗性和教育性,圍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本文以“主題+任務+活動”的形式,在真實環境中,通過任務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地理現象,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研學主體可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互取長補短,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自主構建和完善已有的知識經驗,達到在研中學、在學中研的目的。
一、研學旅行需要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在強烈的任務驅動下,通過自主探究和互動合作學習,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達成學習目標的實踐活動[1]。任務驅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本文以騰沖火山、熱海為研學地點,基于任務驅動下的地理研學具有如圖1所列舉的優勢。
任務驅動下的研學旅行,能實現研學和旅行的有效融合,能有效平衡研學旅行中“重研學輕旅行”或“重旅行輕研學”的情況。符合研學旅行中“研”和“學”的優勢互補,滿足各個主體對研學旅行的教育與實踐價值的期待[2];既能充實和豐富自身的知識,又能貫徹落實“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研學設計
1.確定研學主題
確定研學主題是地理研學的關鍵。主題的確定直接決定了研學實踐活動開展的意義和方向,基于主題的任務設計可清晰地讓研學旅行主體明確研學的目的并針對性地實施研學活動。因此,行前將騰沖火山、熱海的研學主題確定為“火之靜、水之騰,相融相伴和諧生”,即基于“火山”“熱海”開發現狀進行調查并提出開發對策。
2.設計研學任務
任務驅動強調研學旅行中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作為指導者既承擔著從深層次把握任務設計合理性的責任,又承擔著研學旅行過程中指導學生完成既定任務和保障安全之責。研學旅行結束后,教師更是學生歸納總結的指導者和學行情況的評價者。因此,根據研學旅行主題,將學生分為兩個大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進行任務設計(表1)。
高中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區域認知的基本方法,對選修教材中旅游地理和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也有了相應的知識儲備。但知識體系構建不全、不能以某一個具體的區域為依托,將知識綜合性地運用到區域地理的學習中,這是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任務驅動下的研學旅行,以騰沖火山、熱海為研學點,采用“主題+任務+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參與研學旅行,既符合任務驅動的核心理念,又符合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從對騰沖火山、熱海的已有認知出發,用綜合思維將旅游開發評價、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區域可持續發展等內容應用于火山和熱海這一具體對象,在研學旅行實踐中將原有知識和實踐新知有機融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地理實踐中逐步構建和完善學生對區域地理的分析思路和知識體系,最后以“相融相伴和諧生”為落腳點,讓學生為騰沖地熱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提出合理化對策。
方案設計層層遞進,既能解決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區域地理學習的碎片化認知,又能在地理實踐中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火山熱海研學的評價
任務驅動下的研學旅行是以任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的研學活動。因此對研學旅行的評價不僅要體現對學生的評價,還要關注任務設計是否能有效推動研學活動的進行。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多維度的評價方式,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從行前準備、研學過程和研后總結三方面,全面地、整體地、公平地對小組和個人進行評價,重點突出評價小組制定的任務是否能為研學主題服務,能否落實以任務驅動為引領的研學旅行,具體評價見表4。
三、研后總結
“任務驅動”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在建構主義的引領下,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與傳統課堂比較,這種真實情境中發生的活動和體驗更能引起學生的認知不平衡,使學生產生認知需要的動力,經過思維加工,習得脈絡清晰的知識結構[3]。
騰沖地理研學正是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以“火之靜、水之騰,相融相伴和諧生”為主題,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確定研學任務,在任務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通過新經驗,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落實地理核心素養和學科育人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吳吟雪.“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J].寧夏教育科研,2007(09):18-19.
[2] 李文雅,喬桂娟.基于任務驅動策略的中小學研學旅行研究[J].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20(01):7-9.
[3] 李凡,帥紅.東洞庭湖區域研學旅行活動設計[J].地理教育,2020(0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