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譚召彥 王琪 王川 劉玉偉 姜鵬超 孫希東
摘 要 從濰坊煙區的煙葉發展現狀及與工業企業的供需關系模式出發,提出了制約濰坊煙區發展的因素,即煙葉質量特色不突出、煙葉年際之間質量波動較大、煙葉生產人員隊伍老齡化嚴重和煙葉種植競爭機制存在短板,立足于濰坊煙葉可持續發展這一根本核心,找準制約因素的根本癥結,提出相關建議及解決對策,推動濰坊煙葉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濰坊煙葉;可持續發展;探索;問題;對策;山東省濰坊市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91
可持續發展概念于1972年提出至今,各個國家、地區及行業擬定出的定義已有上百個之多,其核心不外乎為可持續、和諧、高效、需求4個原則,因此關于煙區煙葉的可持續發展,可以狹義的定義為:煙葉的生產水平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促進各方經濟效益與資源的協調發展[1]。
濰坊市位于山東半島中部,多為低地及低山丘陵,氣候屬北溫帶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2.0~14.0 ℃,無霜期200 d左右,植煙土壤多為棕壤、砂壤與褐土,煙田主要分布在丘陵、平原地帶,山區少量種植,其生態環境符合優質烤煙的種植與生產。同時,濰坊市也是我國煙葉種植歷史最早的主產區之一,1913年英美煙草公司在濰坊坊子成功種植烤煙[2]。當前,如何生產高效、優質的煙葉,突出煙葉特色,提高經濟效益與穩定煙葉面積,促進濰煙市原料可持續發展,是值得探索與思考的問題。
1 濰坊市煙葉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煙葉質量品質不優,煙葉特色弱化,質量缺陷明顯
煙葉是煙草行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煙草產業鏈條上最為薄弱的環節[3]。與其他省份的優質煙葉相比,濰坊煙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煙葉成熟度不夠,組織結構僵硬,物理厚度較高,手摸無柔潤感,香氣質量不理想,地方性雜氣較為突出,堿性氣息明顯,刺激性大;煙葉的耐烤性與易烤性不協調,存在大量掛灰、僵硬、浮青、光滑等現象,內在化學成分不協調,蛋白質含量高、鉀含量較低[4]。
1.2 煙葉生產水平年際間波動大,管理與生產不協調,煙葉種植效益不明顯
整體來講,技術限制與環境限制是影響穩定生產、提質增效的主要問題,先進實用的技術成果落地速度較慢、契合實用度不高,類似移栽、中耕植保等勞動力大量投入的環節缺乏有效的先進機械支撐,機械化普及程度仍然偏低,相對于普通經濟作物,煙葉生產環節多、工序復雜、投入高,煙葉種植的經濟效益已經逐年下降,對煙農吸引力也逐年降低,煙葉復種率(即煙葉種植戶擱置后復種的現象)不高。
1.3 煙農、煙技員雙隊伍結構老化,煙區勞動力流失嚴重
目前,整個煙葉基層年齡結構不盡合理,在職多為年齡偏大職工,年輕的本科、大專院校人才引進較少,并不利于先進技術的普及與革新。同時,隨著社會城鎮化的進一步普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少之又少,部分勞動環節基本上全靠老年勞動力或少部分中年婦女完成,煙農與勞動力的老齡化現象已經尤為突出,煙農隊伍穩定性不足。
1.4 煙葉種植競爭機制弱,計劃買賣觀念根深蒂固
煙葉作為一種商品,其核心本質在于利潤,煙農要有利潤,商業公司、地方政府都要利潤。而基層煙葉人員仍存在保守的計劃經濟觀念,收來的煙葉一定有人要,種出來的煙葉一定有地方收,新形勢下用老辦法的現象依然存在。從商業到煙農主動性發揮不夠,各方協調不力,規范經營落實不到,市場意識單薄,只沿襲了小農煙草的保守性,卻不能接受市場經濟的先進性與競爭性,從而使煙葉種植與工業需求對接困難,對煙葉長期可持續發展造成阻礙。
2 淮坊市煙葉可持續發展對策
2.1 合理布局,多元模式,推進煙葉產業化發展
2.1.1 探索煙葉種植農場新模式
通過種植的不同主體,可以將種植主體分為兩種:1)商業公司為唯一主體,種植管理煙葉生產;2)由商業公司與個人作為共同主體,商業公司出資,個人參股進行煙葉種植管理。目前濰坊市整體農業的新形勢下,應因地制宜地探索煙葉規模化與專業化的經營新模式,穩定煙葉的可持續發展規模與原料的穩定持續輸出。
2.1.2 合理規劃煙田種植模式
通過近幾年的煙葉農場發展,個體戶種植面積在穩定了種植規模的前提下,管理粗放,勞動力緊缺,導致煙葉產量質量雙下滑的現象客觀存在。因此,合理規劃要在保證煙葉規模穩定與統一布局的前提下,適當發展新的種植農戶分擔大戶種植面積,以更好的人力、物力、財力及管理投入,達到優質、高效的目的。
2.1.3 重視土地流轉與輪作,優化種植布局
堅持煙田輪作,基層單位要與當地政府及村委加強合作,循序漸進地消化掉種植年限過久的煙田,輪作養地,建立煙田的長期保護制度,提高煙地的綜合利用率,減輕病蟲害、氮肥過大等對煙葉品質的不良影響。
2.2 創新支撐,落實技術,提升煙葉質量與特色
2.2.1 引進培育優質品種,因地制宜調整品種布局
品種是形成優質煙葉最重要的載體,濰坊市煙區通過幾年的探索與研究,在煙葉品種方面雖進一步,但并未有明顯成效。因此,在試驗驗證的基礎上,基層公司應適度擴大優質,抗病新品種種植及配套技術的研究。同時,多與科研機構進行合作,根據濰坊市煙區的生態環境,種植條件來培育、引起優質適合的新品種,解決品種單一,或單一品種規模過大的問題。
2.2.2 進一步完善采收、烘烤及分級技術的落實及監督
在采收標準、鮮煙分類、烘烤工藝日趨成熟的前提下,應對這些技術環節的標準進行更加深入、切合實際的審定,如鮮煙分類技術的可行性及優化標準、烘烤工藝的有效落實及烘烤指導責任的劃分,通過關鍵環節技術的再創新,不斷修訂工藝標準,提高配套技術的實用性、推廣性。
2.2.3 加大創新激勵,鼓勵創新多元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煙葉生產中勞動力不足,生產環節繁雜、創新增效成為了關鍵環節。應適當增加創新投入,鼓勵基層人員進行機械、用工流程的創新改革。同時,應鼓勵以市縣公司為單位,進行適當小規模的品種布局、植煙土壤改良等科學試驗的項目承擔,針對各地區的生態特色,因地制宜進行科技創新,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與煙葉質量。
2.3 重視管理,強化隊伍,穩定煙葉生產規模
2.3.1 重視基層煙技員隊伍的培養與建設
上級公司應通過合理的人員分配、促進煙葉隊伍年輕化,招錄大專學歷以上年輕人員,注入新鮮血液,打造一支有活力、有思想、能學習的煙葉隊伍。同時,要進一步開展業務技能培訓,煙技員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載體,其自身對每個生產環節的技術標準規范于心,方能指導煙農和大田管理人員進行有效操作,因此,公司需要進行實用性、關鍵性的基礎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煙技員隊伍的技術能力。
2.3.2 建立煙葉風險保障體系,穩定煙農隊伍
種植規模的穩定,對于原料的供應、質量的產出都是關鍵的核心,煙農作為種植面積的落實者、參與者,煙草公司應遵循“保障為先,深化服務”的理念,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利惠煙農,建立煙田保產與煙農安全的雙重風險保障,形成公司、煙農、商業保險三者共同參與的多向保障體系,從而在煙葉因特殊天氣災害、煙農因勞動出現人身受損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經濟補償,讓煙農有歸屬感與安全感,從而穩定煙農隊伍。
2.4 清源開流,工商合作,深入穩定產銷關系
2.4.1 定位特色,開展工商聯辦煙葉農場
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必須消除思想顧慮,敢于大膽創新,進行生產組織模式的改革[5]。在全國煙葉形勢收緊、調結構、清庫存的大環境下,煙葉銷售主體應及時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由以前的走進來,積極變為走出去,聯合工業公司進行小規模的工商樣品試驗試點,按照工業需求,進行煙葉提質的種植試驗,達到或盡量滿足工業需求后,結合地區實際進行倒推普及,中和工業需求與商業需要的平衡點,有效解決產出的煙葉不好用、好用的煙葉產量低這一矛盾。
2.4.2 建立地區品牌特色卷煙,穩定卷煙原料供應
規范品種、生產配套技術后,按照濰坊地區的煙葉特色,挑選優質原料,聯合工業公司,進行地區品牌的特色卷煙培育,選用濰坊市自產的優質煙葉原料為主體煙葉,聯合工業技術中心,推出滿足自身需求的品牌,可以有效地推廣濰坊市煙區煙葉,增加了工商互動,有助于樹立煙區品牌,促使濰坊市煙葉更好地走出去,穩定煙葉生產規模。
3 結語
濰坊市煙葉的種植與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著眼目前,其發展核心在于煙葉質量與市場的契合性。要市場就要保質量,保規模就要尊重市場,對此,從大局出發,探索并發展多元化煙葉種植模式,穩定種植規模。加大科學技術的投入,提高生產效率與煙葉質量。明確自身煙葉特色定位,吸引工業企業眼光,打造屬于濰坊市煙區自身特色煙葉的煙葉發展目標。因此,濰坊市煙區煙葉從業人員也應保有極大的工作熱忱,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為濰坊市煙葉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真正實現濰坊市煙葉的大進步、大跨越。
參考文獻:
[1] 何恩軍.烤煙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河南農業,2018(09):106-109.
[2] 肖春生,彭曙光.論煙葉科技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J].湖南煙草,2006(05):23-24.
[3] 王成才,李波.濰坊烤煙生產健康發展之對策[J].中國煙草科學,2001(03):17-19.
[4] 竇玉青,孫平,張忠鋒,等.工業主導的煙葉原料基地建設暨優質特色煙葉研究與開發[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43-44.
[5] 翟明泉、周德海.淄博市烤煙生產發展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3(01):138-139.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