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芳芳

近日,電影《我的姐姐》上映后引發熱議,女主角安然從小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而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讓安然和弟弟失去了父母。姐姐與弟弟年齡差距很大,幾乎沒有感情,是選擇繼續自己的生活,還是放棄自己的計劃去照顧弟弟,姐姐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與聲音。
問題一:
親生父母去世,姐姐對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是否有照顧的義務呢?民法典第27條對未成年人的監護順序做出了如下規定: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需要經當地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的同意。
民法典第1075條也有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于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弟、妹有扶養的義務。
因此,父母去世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無力承擔監護職責的,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有扶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應當解釋為有勞動能力且有穩定的收入,通常還需要結合當地實際生活水平和被扶養人的實際需要進行認定。
問題二:
如果姐姐實在沒有能力照顧弟弟,將弟弟送養,應通過何種途徑?收養人應當符合哪些條件?根據民法典第1104條的規定,收養人收養與送養人送養,應當雙方自愿。收養8周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應當征得被收養人的同意。姐姐無力承擔扶養責任時,可尋求民政部門的幫助,送養弟弟時可以與收養人簽訂收養協議。
另外,民法典第1105條還對收養程序進行了說明。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收養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辦理登記的民政部門應當在登記前予以公告;收養關系當事人愿意簽訂收養協議的,可以簽訂收養協議;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辦理收養公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依法進行收養評估。也就是說,收養協議僅在當事人之間生效,收養關系的成立還需經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才產生法律效力。
收養人的條件比較明確,民法典第1098條做出了詳細的概括,即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無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有撫養、教育和保護被收養人的能力;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無不利于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年滿30周歲。
問題三:
父母重男輕女,無情壓榨女兒。對這樣并不善待自己、未盡撫養職責的父母,女兒是否可以不贍養他們呢?一般不可以,除非父母被剝奪了監護人資格。如果沒有剝奪監護人資格,哪怕父母壓榨子女,子女也應該支付贍養費。根據民法典第1067條第二款的規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問題四:
民法典所認同的家庭關系應該是怎么樣的?民法典第26條規定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通過法條來看,父母和子女是家庭的重要成員,無數個家庭也是構成國家和社會的基本單位。因此,民法典很重視家庭關系的和睦與穩定,鼓勵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照顧,撫育子女長大成人,反過來,子女成年后對年邁的父母更應該盡到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不僅有利于家庭關系的構建,還傳承了孝親敬長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