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清清

一
3號牢房鐵門被打開,何寶珍一進去,就像走進一個蒸籠,又熱又悶,汗水從頭上、身上直冒,像泉水一樣朝下淌。盛夏,素有火爐之稱的南京,悶熱得使人窒息,監獄更是酷熱難挨。
監獄里有不少人,眼睛都齊刷刷地盯著何寶珍,打量著她。有一個人驚呆了,認出是何寶珍,失聲喊出來:“你……”那人正要叫她的名字,何寶珍搶先接口說:“還認得我王芬芳嗎?真沒想到能在這里見到你。”何寶珍巧妙地告訴她們,自己已改了名字。
這是1932年,何寶珍為營救著名革命家何香凝的兒子廖承志,在去何香凝家通報消息時,被特務盯上,幾天后被捕。不過,特務雖然抓住了她,卻并不知曉她的真實身份,只覺得她疑似政治犯。在一番嚴刑拷打、沒有審出任何有用信息后,獄警毫無根據地把她判了15年徒刑,關進南京模范監獄。
在獄中,何寶珍很快就和大家熟悉了。3號監獄里,年紀最大的是帥孟奇,夏之栩、耿建華也比她大,只有同樣來自長沙的錢瑛比她小。因為何寶珍年齡小,又機靈勤快,大家都喊她“小大姐”。
何寶珍,湖南道縣道江鎮人。1918年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她率先參加反帝愛國運動,被選為湖南學生聯合會代表,并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任該校團組織負責人。因積極組織學生運動,聲援工人罷工斗爭被開除學籍。1923年初,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與劉少奇結婚。
雖然大家都在獄中,但仍在牢房里秘密開展革命斗爭。一天,帥孟奇在起草一份職工運動的報告,剛開了頭,突然,獄警又來查號子,帥孟奇的紙筆都沒來得及收,獄警就闖進了號子。其中一個獄警看著帥孟奇眼前的紙筆,狐疑地問:“你不是不識字的工人嗎?這是怎么回事?”
一邊的何寶珍馬上搶過話頭說:“我是老師,在教她寫字啊,寫字不行嗎?”
獄警把寫了字跡的紙張拿起來,半信半疑地問:“‘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這是什么意思啊?”
何寶珍隨口就唱道:“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蟲?這是國際歌的歌詞,我們寫歌詞不可以嗎?”
獄警把紙往地上一扔,悻悻地走了。
監獄對政治犯的監管越來越苛刻,甚至連一天中唯一的一次放風都取消了。酷熱的天氣下,十幾號人被關在一個房子里,整日無法動彈,不少身體虛弱的同志相繼中暑。
二
在獄警來查號時,何寶珍挺身而出質問敵人:“憑什么不給犯人放風的時間?我們要改善待遇。”3號牢房的其他同志也都站了起來同聲抗議。“你們想造反嗎?”惱怒的獄警當即把帶頭抗議的何寶珍押出牢房,他們決定要殺一儆百,他們用鋼針刺她的手指,用皮鞭把她抽得皮開肉綻。
何寶珍被送回牢房時,臉色慘白,幾乎昏死過去,卻仍用顫抖的聲音據理力爭:“政治犯,不受辱,不許虐待犯人,要改善犯人待遇。”一時間,幾乎所有的“政治犯”牢房里都喊了起來,山呼海嘯,搖撼著監獄。
3號牢房宣布開始絕食,隨后,監獄里的同志們全部宣布絕食。第一天過去了,第二天過去了……第六天,有人餓昏倒地。
監獄方見犯人們有了生命危險,開始慌了,他們也害怕上面追究責任。監獄長特意命人做了大米飯、紅燒肉送到牢房門口,企圖誘惑犯人們放棄。
可是一間間牢房都無聲無息,沒人伸手去端那門口的飯菜。監獄長氣急敗壞地命人把飯菜撤走,惡狠狠地說:“我看誰耗得過誰!”
這時,同志們都已體力衰弱,站立不穩,說話都很艱難。何寶珍用微弱卻堅定無比的聲音說:“不答應條件,決不復食!”監獄里的同志都異口同聲地說:“不答應條件,決不復食!”
接著,何寶珍又低聲唱起了《國際歌》:“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頓時,每個監獄里都傳出了國際歌的歌聲,歌聲雖然微弱,凝聚在一起卻變得鏗鏘有力,讓敵人膽寒了。
第七天,獄警在絕食犯人集體意志力的逼迫下,終于退縮,他們答應了改善生活的要求,革命者的絕食斗爭取得成功。
三
1934年秋,何寶珍被叛徒出賣,在獄中暴露了真實身份。
獄警對她一番殘酷的嚴刑拷打,卻一無所獲,傷痕累累的何寶珍被抬回了3號監獄。
帥孟奇看見何寶珍腰以下都已血肉模糊,大腿的褲管被血灌滿了,鮮血不斷地一滴一滴往外滲。
帥孟奇攥著何寶珍的手,含著淚動情地說:“寶珍,受苦了,我們都知道,你是好樣的。”
何寶珍費力地睜開被血漿糊住的雙眼,虛弱而堅強地微微一笑:“他們想撬開我的嘴,那就是妄想。”瞬間,一絲鮮血從她的嘴角流出。
窗外是血紅的晚霞,像火一樣在燃燒著。晚霞的光輝射進牢房里,在何寶珍臉上抹上一層燦爛的紅暈。何寶珍靜靜地沐浴在霞光里,她的思緒追隨著五彩的霞光飛出了監獄……
她仿佛看到了兩年前,在上海和丈夫劉少奇最后分別的那一幕。劉少奇剛要走出家門,她冥冥中似有某種預感般,突然脫口喊出一句:“少奇,再抱一抱我和毛毛。”
劉少奇回過頭,親了親毛毛,又抱了抱她,關切地囑咐:“寶珍,以后你一個人在上海工作,行動一定要慎之又慎啊!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守黨的機密,永不叛黨。”
她緊了緊丈夫胸前的圍巾,鄭重地點了點頭。
何寶珍的睫毛在光影中輕輕地抖動,一滴眼淚在臉龐滑過,嘴角卻微微笑了:“少奇,我沒辜負你,也沒有辜負黨組織的信任!”
她仿佛又看到了她的三個孩子,斌斌、愛琴和毛毛(劉允若),兩年前,她在上海被抓時只來得及把才3歲的毛毛托付給鄰居家的一個大嫂,這么些年過去了,大兒子在寧鄉炭子沖老家,女兒愛琴被托付給了武漢的一個工友。
“孩子們,你們現在還好嗎?”何寶珍在心里默念著:“媽媽不能陪你們長大了,媽媽愛你們,但媽媽必須誓死捍衛自己的信仰。”帶血的熱淚從她的眼角涌下來……
1934年10月18日,何寶珍英勇就義于南京雨花臺,年僅32歲。對其革命的一生,劉少奇有過這樣的贊語:“英勇堅決,為女黨員之杰出者。”
摘自《今日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