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早產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是指發生于孕37周內的胎膜自發性破裂現象,屬孕晚期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約為1%~5%,可增加不良妊娠結局風險,需加強防治[1]。為延長妊娠時間,改善妊娠結局,臨床多在常規療法的同時予以利托君治療以抑制子宮收縮,促進胎兒宮內發育[2]。但近年來臨床研究指出,PPROM的發生與陰道微生態失調存在密切關系,且可增加宮內感染風險。因此,調節陰道微生態結構在PPROM治療中亦具有重要意義[3]。乳酸菌陰道膠囊是臨床用于改善陰道菌群狀態常用微生態制劑,既往臨床研究表明,其在胎膜早破預防中具有良好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討乳酸菌陰道膠囊聯合利托君治療早產胎膜早破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PPROM孕婦89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45例和對照組44例。研究組年齡22~38歲,平均(29.76±3.51)歲;孕周30~36周,平均(33.27±1.30)周;經產情況:初產婦28例,經產婦17例;陰道分泌物清潔度:Ⅱ度12例,Ⅲ度22例,Ⅳ度11例。對照組年齡22~37歲,平均(28.98±3.44)歲;孕周30~36周,平均(33.75±1.35)周;經產情況:初產婦30例,經產婦14例;陰道分泌物清潔度:Ⅱ度10例,Ⅲ度22例,Ⅳ度12例。兩組年齡、孕周、經產情況、陰道分泌物清潔度等基礎資料均衡可比(P>0.05)。
①納入標準:均符合PPROM臨床診斷標準[5],且經臨床查體、陰道分泌物檢查、超聲檢查等確診;產前超聲檢查顯示均為單胎頭位妊娠;認知、溝通能力正常,依從性良好,可有效配合臨床治療與檢查;孕婦及其家屬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②排除標準:產前檢查顯示胎兒發育畸形;合并其他類型妊娠期并發癥;合并傳染性疾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有禁忌證;既往有藥物濫用史;合并內分泌、免疫系統疾病;合并心、肺、肝、腎等功能障礙性內科疾病;近1個月內有糖皮質激素類、免疫抑制劑類藥物使用史。
保持絕對臥床休息,避免不必要陰道檢查,注意定時清潔外陰以保持局部清潔。根據孕婦個體情況予以相應促胎肺成熟,糾正羊水過少等常規治療。
1.3.1 對照組 采用利托君(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498)治療:首先將100 mg利托君注射液加至500 ml注射用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根據宮縮情況調整滴注速度,待宮縮完全停止后維持靜脈滴注12~18 h,并持續監測孕婦血壓、心率、胎心等,靜脈給藥結束前30 min開始口服利托君片(海南卓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050),起初服藥劑量為10 mg/次,每間隔2 h給藥1次,服藥24 h后,根據孕婦個體情況維持用藥劑量為80~120 mg/d。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采用乳酸菌陰道膠囊(西安正浩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293)治療,每晚睡前清洗外陰后,取2粒乳酸菌陰道膠囊置于陰道后穹窿位置。兩組均用藥至分娩前。
①兩組治療前、分娩前血清相關因子水平:采集孕婦肘外周靜脈血約4 ml,以3 000r/min的速度轉速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奧林巴斯,AU2700)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白介素-10(IL-10)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白介素-22(IL-22)、核因子-κB(NF-κB)水平。②兩組分娩前陰道微生態狀況:采集孕婦陰道分泌物,經細菌接種培養后制作陰道分泌物涂片,經革蘭染色后于鏡下觀察菌群密集度、多樣性分級、優勢菌、病原微生物等陰道微生態狀況。其中鏡下可見最多微生物為優勢菌;菌群密集度分級以鏡下單個視野中平均細菌數評定,Ⅰ級(1~9個),Ⅱ級(10~99個),Ⅲ級(≥100個),Ⅳ級(細菌密集覆蓋于黏膜上皮細胞或聚集成團);多樣性分級以細菌形態評定,Ⅰ級(1~3種),Ⅱ級(4~6種),Ⅲ級(7~10種),Ⅳ級(>10種)。綜合評定結果顯示優勢菌為革蘭陽性菌,菌群密集度、多樣性分級均為Ⅱ、Ⅲ級,病原微生物陰性,表示微生態正常,而不滿足上述標準任意一條即為微生態失調。③統計比較兩組分娩方式,包括陰道自然分娩、陰道助產、剖宮產。④比較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情況,包括母體、圍產兒兩方面。⑤統計比較兩組不良反應。

治療前,兩組各血清相關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娩前研究組血清IL-10、IL-22、NF-κB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相關因子水平比較
研究組菌群密集度Ⅱ+Ⅲ級占比、多樣性Ⅱ+Ⅲ級占比及微生態正常占比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陰道微生態狀況比較(n,%)
研究組陰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34.0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陰道助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n,%)
研究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n,%)
用藥期間,研究組出現頭暈1例,嘔吐1例,腹痛1例,皮膚瘙癢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9%(4/45);對照組出現頭暈1例,腹痛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5%(2/4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56,P=0.693)。
既往臨床研究發現,PPROM可增加宮內感染風險,影響胎兒發育及母嬰結局,采取科學有效方案延長孕期,降低不良妊娠結局是目前臨床關注的重點課題[6]。
利托君屬β受體激動劑,可選擇性與平滑肌細胞膜受體結合,降低細胞內Ca+濃度,抑制子宮收縮強度及頻率,進而緩解宮縮,同時可改善胎盤血液循環狀態,促進胎兒宮內正常發育[7]。但相關研究指出,與正常孕婦比較,PPROM孕婦陰道pH、陰道微生態失衡率明顯升高,致病微生物可經胎膜破口逆行感染胎兒。常規治療無法較好地改善孕婦陰道微生態,因此仍需聯合應用其他藥物以及糾正陰道微生態結構,改善妊娠結局[8]。正常狀態下,女性陰道內寄生微生物可達200種以上,其中乳酸菌屬優勢菌種,而PPROM孕婦陰道內乳酸菌屬等優勢菌占比較低[9]。乳酸菌陰道膠囊是由活腸鏈球菌制成的微生態制劑,可經陰道給藥調節局部微生態平衡,增加乳酸菌屬、優桿菌屬、雙歧桿菌屬相對豐度,降低假單胞菌屬、表皮葡萄球菌屬、腸球菌屬等相對豐度[10]。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利托君等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乳酸菌陰道膠囊可有效調節PPROM孕婦陰道微生態,在提高陰道自然分娩率、減少不良妊娠結局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且用藥安全性較高,可有效改善母嬰結局,滿足臨床需求。此外,PPROM孕婦陰道微生態紊亂還可刺激機體釋放IL-10、IL-22、NF-κB等因子,引起機體免疫反應異常,進而損傷母體及胎兒[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分娩前研究組血清IL-10、IL-22、NF-κB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聯用乳酸菌陰道膠囊治療,可通過調節陰道菌群狀態抑制血清相關因子釋放,緩解免疫反應異常,減輕宮內壓力,進而為胎兒宮內發育及娩出提供有利的母體環境,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利托君聯合乳酸菌陰道膠囊治療,可通過調節陰道微生態減少IL-10、IL-22、NF-κB釋放,進而維持良好母體環境,改善母嬰結局,是安全有效的PPROM治療方案,值得臨床參考應用。此外,臨床還需加強對胎膜早破的預防,采取積極有效方案降低其發生率,切實維護母嬰安全,提高產科整體醫療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