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利明 全 菁 王 菲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醫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據相關數據統計,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病率約為0.3%~0.5%,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可增加胎位不正、流產等發生風險,并可導致產婦分娩過程中出現產程延長、子宮收縮等情況,嚴重威脅母嬰生命安全,因此,對其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十分重要。目前臨床上處理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尚無相關指南推薦方案,近年來,剖宮產率呈不斷上升趨勢,有研究表明,可在行剖宮產手術時同步行子宮肌瘤剔除術,但該手術治療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仍然存在一定爭議[1]。本院于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探討了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肌瘤剔除的臨床效果,現具體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70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將70例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5例,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9.58±6.74歲)和研究組(35例,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9.58±6.74歲)。2組的一般資料采用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本研究經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行剖宮產術,麻醉滿意后,常規消毒鋪單,于恥骨聯合上做一橫向手術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筋膜、子宮等,娩出胎兒、胎盤,對子宮進行按摩,縫合子宮下段手術切口,于子宮肌壁注射10U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逐層縫合組織,術后予以補液、鎮痛和抗感染等治療,擇期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研究組行剖宮產術中肌瘤剔除治療,剖宮產手術方法與對照組相同,胎兒、胎盤娩出后對子宮肌瘤位置進行確認,根據患者具體肌瘤位置、數目、大小等選擇適宜術式剔除子宮肌瘤,黏膜下肌瘤者根據其肌瘤基底部寬度選擇合適手術方式,針對漿膜下、肌壁間肌瘤者,縫合子宮手術切口,沿肌瘤所在位置縱軸行手術切口,剔除肌瘤,清除假包膜,充分止血后縫合手術切口,逐層縫合組織,術后常規予以補液、鎮痛和抗感染等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不良妊娠率,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不良妊娠主要包括產褥感染、新生兒窒息、低體質量兒等。

2.1兩組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2.2兩組不良妊娠率對比 研究組不良妊娠率為5.71%,對照組為8.57%,兩組不良妊娠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2:

表 兩組不良妊娠率對比[n(%)]
子宮肌瘤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可增加患者流產、難產風險,對母嬰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脅,因此,需對其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3]。剖宮產術結束后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可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不利于患者身體身體機能的恢復,并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和經濟負擔。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妊娠率為5.71%,對照組為8.57%,兩組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和不良妊娠率等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剖宮產術中行肌瘤剔除術并不會干擾患者的術后恢復,同時對母嬰健康無影響,不會增加產褥感染、新生兒窒息、低體質量兒等不良妊娠率。
剖宮產術中行肌瘤剔除術雖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但行該治療方案治療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以母嬰安全為先,之后評估是否行肌瘤剔除術;②充分考慮肌瘤剔除術是否對母嬰生命安全有一定不利影響;③合理使用宮縮素,預防術中大出血的發生;④剖宮產術結束行子宮動脈結扎后再行肌瘤剔除術。手術做好以上幾點,以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并保障母嬰安全。
綜上所述,剖宮產術中行肌瘤剔除治療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效果顯著,不影響術后恢復和母嬰健康,安全性較高,并可有效避免擇期行手術治療對患者帶來的二次損傷和經濟負擔,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