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香
淄博市中心醫院東院泌尿外科,山東 淄博 255036
腎結石屬于泌尿系最常見的一種病癥,據流行病學調查,腎結石發生率已達6%,且男性、有家族病史者、飲食不當等屬于腎結石高危因素[1]。當結石過大時,患者表現出藥物無法緩解的疼痛感,對其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影響。因此,盡早開展有效的治療措施非常有必要。目前,臨床在腎結石治療中,主要采用手術治療,而在手術治療中,常規護理無法滿足手術及患者需求,特別是患者的身心需求不能有效兼顧[2]。循證護理的出現,其以科學依據為基礎,為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以此來實現有效的護理目的。本文對腎結石手術患者應用循證護理的療效及價值進行探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8年12月-2020年3月,取100例腎結石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按其姓氏首字母作為分組依據,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即對照組(50例)、觀察組(50例)。對照組:男、女分別33例、17例,年齡25-72歲,平均(46.85±6.18)歲,結石直徑3.0-5.5cm,平均(4.25±0.46)cm;觀察組:男、女分別35例、15例,年齡26-73歲,平均(47.11±6.84)歲,結石直徑3.0-5.8cm,平均(4.30±0.55)cm。上述資料組間差異對結果影響較小,P>0.05。
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腎結石診斷標準,且均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
1.2方法 2組,均開展手術治療,常規護理用于對照組中,即健康指導、病情監測等。基于此,觀察組增加循證護理,如下:
(1)明確循證問題,在護理前,收集腎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與相關文獻,總結護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需要關注的重點,即術中低體溫、術中出血、術后感染等。(2)在相關資料庫,尋找護理理論支持。(3)根據相關文獻,將患者實際情況與臨床護理經驗相結合,制定針對性的循證護理。(4)循證護理實施:在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對患者狀態做評估,主動與患者交流,普及手術相關知識與注意事項,改善患者心理壓力。術中保持手術室良好的溫度與濕度,對手術室進行加熱處理,并為患者蓋好無菌被,保護好術區,預防術巾被浸濕。對輸注液體做加溫處理,保證與體溫相近。盡可能減少麻醉及手術時間,減少低體溫發生率。術中定時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及時觀察腎功能與生化指標,如有異常,及時匯報。觀察腎造瘺管引流性狀,做好固定處理,預防出血。觀察體溫變化情況,遵醫囑做好抗生素治療,叮囑患者多飲水;定時對患者的尿道口進行清潔,保持尿道衛生。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手術指標、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
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
并發癥:術中低體溫、術中出血、術后感染。

2.1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而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手術指標比較
2.2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出現2例并發癥,發生率4%;對照組出現9例并發癥,發生率18%,P<0.05。
腎結石屬于臨床多發病,約有60%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腰部不適癥狀,并以感染、異物、代謝異常等為主要病因,對患者生活、工作均產生極大的影響[3]。臨床在腎結石治療中,主要以手術為主,以此來清除結石,改善患者身心健康。但在腎結石手術治療中,因護理難度大,常規的護理措施,無法滿足手術、患者等需求,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尋找其它有效的護理措施非常重要。
循證護理是以科學護理依據為基礎,通過堅持以患者為主體、以科學的思維模式為核心,動態監控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結合科研究結論與臨床護理經驗,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服務,以此來滿足患者與治療需求,提高護理質量,輔助改善手術指標[4]。將循證護理用于腎結石手術患者中,采用科學的循證依據,以護理實踐操作為基礎,以臨床經驗為向導,根據患者病情,為其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并于護理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改進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服務,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輔助縮短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的同時減少術中出血量,減少并發癥發生幾率,提高手術治療效果,促使患者轉歸[5]。
綜上所述,腎結石手術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應用療效及價值較高,值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