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梅
大慶油田總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0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和飲食習慣的變化,慢性胃潰瘍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胃潰瘍的復發率極高,常見噯氣、反酸、燒灼感和腹痛等臨床癥狀,嚴重者會出現嘔血、惡心嘔吐,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由于胃潰瘍導致的消化道功能下降,多數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身體健康狀況下降等反應,所以對患者的飲食進行護理,對患者的治療有著直接的影響。本文就個性化飲食護理對于慢性胃潰瘍患者的應該用效果進行論證分析,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實驗研究的112例產褥期產婦納入實驗研究范圍,入組時間為2018年1月-2020年1月,分組方式采用數字隨機法,實驗組中,最大與最小年齡分別為69歲和31歲,均值為(46.54±2.36)歲,男女比例為29:27;對照組中,最大與最小年齡分別為65歲和29歲,均值為(48.62±3.12)歲,男女比例為26:30。一般資料數據差異不大,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包括飲食指導、藥物使用、心理輔導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采用個性化飲食護理干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健康飲食教育 根據患者的個人的家庭情況和飲食習慣,明確告知患者慢性胃潰瘍疾病的患病原因和注意事項,對患者日常食用的食物進行歸類,哪些可以少量食用,哪些絕對不能接觸。對患者每天的飲食習慣進行指導,提醒患者做到每天按時飲食,嚴格養成每日三餐的習慣,餐中杜絕食用零食,盡量食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減少胃部的消化壓力,堅決不能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胃粘膜的損害,每餐不要食用過飽,保證胃部功能的正常[1]。
1.2.2分階段飲食指導 根據患者胃潰瘍疾病的程度,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對于胃潰瘍患者的初期患者,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提醒,讓其做到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濃茶咖啡、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即可,對于中度胃潰瘍患者,護理人員要根據臨床癥狀對患者的飲食做出調整調整,比如出現反酸和嘔吐癥狀,提醒患者多服用低堿和維生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對于重癥胃潰瘍患者,護理人員好重點對患者的飲食進行監控,督促患者按時按量進行三餐,盡量以流質和半流質食物為主,減少胃部的消化壓力,緩解胃潰瘍疾病的癥狀。
1.2.3隨訪干預 患者出院后,每間隔1周時間與患者或者家屬進行溝通,評估以患者的胃潰瘍狀況,對患者的飲食習慣和注意事進行宣教。告知患者以維生素豐富食物為主,禁煙禁酒禁辛辣刺激,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機體營養物質的供應。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三種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長包括腹痛緩解時長、反酸緩解時長、胃部灼燒感緩解時長,進行對比。
制定滿意度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的滿意度進行調查比較,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2]。

2.1護理效果
實驗組患者的腹痛緩解時長、反酸緩解時長、胃部灼燒感緩解時長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評分對比
2.2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度對比[n(%)]
胃潰瘍是指位于賁門至幽門之間的慢性消化性潰瘍,誘因多與胃液的消化作用有關,臨床癥狀多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腹痛,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讓患者身心疲勞,治療多以藥物為主,采用個性化飲食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分階段化進行飲食調整,按時進行回訪等方式,對患者的飲食習慣作出調整,合理化患者的飲食攝入,讓患者對胃潰瘍疾病的特點和需要的飲食禁忌進行了解,落實對患者的飲食干預,確保患者均衡的營養補充,有效改善胃部的消化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讓患者感受到人性化的飲食護理。
通過研究表明,實驗組患者的腹痛緩解時長(2.13±1.03)h、反酸緩解時長(2.04±1.36)h胃部灼燒感緩解時長(1.35±0.58)h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6.43%顯著高于對照組82.14%,差異顯著,P<0.05。可見,通過個性化飲食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癥狀改善效率,縮短持續時間。
綜上所述,個性化飲食護理在慢性胃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