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正華
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泰興 225400
股骨頭壞死屬于臨床骨科中十分常見的一種髖關節疾病,近幾年以來,在生活水平快速增長下,越來越多的交通工具應用,雖然給日常出行帶來很大便利,但是也促使安全事故發生率不斷增加,所以導致骨折患者逐漸增多[1]。當發生股骨頭壞死后,患者常常會出現疼痛癥狀,嚴重時還可能會導致關節活動受限,行走功能出現嚴重障礙,所以若是沒有早期清除股骨頭壞死癥狀,則會對患者日后生活帶來巨大影響,因此早期準確診斷與治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選取我院患者采取CT影像診斷價值進行探析。
1.1基礎資料 此次主要從2017年1月-2019年2月內隨機選取我院98例股骨頭壞死患者當作研究對象,并依照所采用診斷技術不同將患者分成參照、研究兩組,各49例,同時統計患者基本資料如下表所示,無顯著差異(P>0.05)。

表1 患者基本資料
1.2方法 參照組采用MRI影像學技術診斷,首先幫助患者采取仰臥位體位,之后進行核磁共振儀器參數設定,需要將層距與層厚分別設置為2mm、4mm,之后給予患者病灶部位掃描,同時給予患者各個段位波序列數據合理整理統計,之后根據檢查數據給予患者病灶部位集中掃描,檢查所得結果全部傳輸到PACS系統進行診斷處理。
研究組采用采用CT影像學診斷,首先選用64排螺旋CT掃描儀當作檢查設備,并將層厚與層距分貝設置成4mm、5mm,之后以患者股骨頭為基準線給予CT掃描,需要準確給予患者病灶部位掃描,之后檢查所得出結果數據全部傳輸到PACS系統進行觀察診斷,臨床診斷需要在兩名具有豐富經驗的影像學醫生閱片診斷。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臨床陽性診斷檢出率,并對患者股骨頭壞死具體診斷情況分級統計:如果患者病灶部位在檢查下都表現異常,則分級為1級;如果患者病灶部位在檢查下表現異常,但是股骨頭壞死位置顯示為正常狀態,則分級為2級;如果患者病灶部位異常,且股骨頭壞死結構出現一定程度塌陷,則分級為3級;如果患者病灶部位各個關節間隙表現狹窄,關節部位受到嚴重損壞,且塌陷嚴重,則分級為4級。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計算數據,行X2檢驗,以(n/%)表示,若P<0.05,則代表數據有差異。
2.1臨床診斷結果 從表格統計可見,兩組診斷檢出率都較高,但相比下研究組低于參照組,P>0.05,無顯著差異。

表2 統計陽性診斷率
2.2分級診斷情況 根據表3統計可見,兩組各個分級診斷情況之間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表3 統計股骨頭壞死分級診斷情況(n/%)
股骨頭壞死作為臨床骨科中十分常見的一種髖關節骨折類型,當發生骨折后,患者股骨部位常常會出現持續性疼痛,并且在疾病影響下,會導致患者日常行走與自理出現嚴重障礙。由于疾病病程相對較長,患者如果長期受到疾病影響,會很大程度增加治療難度,因此需要早期針對患者病癥詳細全面診斷,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依據,提高治療效果。現階段臨床中大多借助影像學技術進行診斷,以CT與MRI為兩種常用影像學技術,但兩種診斷所取得的效果存在一定差異。CT診斷主要可以給予患者全身進行針對性掃描檢查,所以在臨床診斷中全面性相對較高,適合應用在全身性診斷患者,同時CT操作上簡單快捷,檢查速度較快,并且價格較為實惠,更加容易讓人們接受。MRI影像學技術診斷則主要是針對患者局部開展重點加強掃描,特別是針對患者一些具體軟組織情況,具有較高的辨別度,所以能夠準確檢查出患者病變組織情況,同時MRI技術給患者造成的輻射較小,所以患者不會受到太多的傷害,具有較高的安全性[2-5]。從結果可見,參照組與研究組在股骨頭壞死診斷檢出率上都較高,且對比各個分級診斷情況,均都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也表示CT與MRI診斷疾病都能取得顯著效果,所以應該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方式進行診斷。
綜上,股骨頭壞死診斷中應用CT影像學診斷有著較高的價值,和MRI技術診斷無太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