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俊
【摘? ? 要】時政新聞是地方電視臺新聞欄目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對規(guī)范性的要求較高,容易曲高和寡,降低了時政新聞的吸引力。新媒體環(huán)境下,提升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的吸引力,需要了解其存在的問題,如編排能力弱、報道形式單一等,并針對這些問題,在報道形式、報道內容、質量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加以改進。
【關鍵詞】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吸引力;提升策略
地方電視臺為了能夠使時政新聞具有吸引力,要緊跟時代發(fā)展趨勢,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寫作時注重民本思想,通過獨特的視角得到人們的認可,形成“短、平、快”意識,并加強對同期聲的運用,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一、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
現(xiàn)如今我國相關部門對地方電視臺的發(fā)展愈發(fā)重視,制定和出臺了政策支持其發(fā)展,同時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推動地方電視臺的發(fā)展和轉型,其主要目的在于確保地方電視臺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功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但是結合實際情況看,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下述幾個方面。
(一)時政新聞編排能力弱
在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形勢下,為保證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和引導力,要對其報道形式進行改革。目前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受傳統(tǒng)報道觀念的影響,新聞編排慣性思維較為嚴重,導致時政新聞的編排方式一成不變。由于當下時政新聞報道主要內容是會議或領導活動等,民生新聞占比較小,無法滿足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導致播報的時政新聞對觀眾吸引力低,無法發(fā)揮其傳播和引導作用。另外,一些地方電視臺從業(yè)者的能力較為薄弱,從業(yè)者的“四力”有待提升,如果上述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勢必會影響到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的吸引力。
(二)報道形式單一
結合各地方電視臺的時政新聞報道形式分析,可以看出其時政新聞報道的重點仍是會議新聞。然而記者為保證時政新聞的飽和度,往往會在同一天報道多個會議內容,時政新聞的質量難以保障。除此之外,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形式過于單一,難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導致時政新聞的傳播力下降。
(三)受眾關心內容較為匱乏
從新聞實踐來說 ,時政新聞報道主要反映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其受眾主體是廣大群眾。但是目前一些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中廣大群眾關心、關注的內容比較少。比如深受群眾關注的社會保障信息、就業(yè)信息等。
二、提升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吸引力的策略
(一)優(yōu)化時政新聞報道結構
報道結構的合理調整有助于提高時政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對地方電視臺來說,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報道機制,同時汲取其他電視臺的經(jīng)驗,有效優(yōu)化新聞報道結構。比如說,鳳凰衛(wèi)視新聞欄目《時事直通車》結構明晰,能夠根據(jù)新聞層次及受眾偏好合理排序,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二)創(chuàng)新時政新聞報道方式
目前,地方電視臺在時政新聞報道中多選擇“同期訪談”、“多畫面切換”以及“現(xiàn)場連線”等報道方式,讓廣大受眾耳目一新。地方電視臺只有在報道形式上加以創(chuàng)新,多措并舉增強節(jié)目吸引力,才能提高受眾對節(jié)目的關注度。
(三)選擇受眾關心的內容
通常來說,會議或領導活動報道有較高的新聞價值,但部分地方電視臺在報道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qū)。主要體現(xiàn)在:凡是領導參與的活動都需要報道;領導活動報道的篇幅較長;多數(shù)情況下只用通稿。時政新聞報道需要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時政新聞同樣要體現(xiàn)多樣化、多層次性,發(fā)揮其親民效應。所以地方電視臺需要改變報道方法、風格,對會議報道進行適當壓縮,增加與廣大民眾生活貼近的內容,使內容更加“接地氣”。
基于現(xiàn)實角度,受眾關心和關注與生活關系密切的時政新聞,地方電視臺需了解受眾需求,有效拓展信息傳播渠道,使受眾能通過多渠道獲取信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其了解時政新聞提供便利。
(四)強化“短、平、快”意識
地方電視臺在時政新聞報道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工作人員的“短、平、快”意識,確保新聞內容更加清晰、明確。其中短是指報道篇幅短小精悍;平是指新聞樸實不花哨,保證事件的真實性;快是指新聞的時效性強,以快速報道的形式取勝。例如,對于地方新聞“我市舉行改進干部作風年度總結大會”這樣的報道來說,過去通常需要花費3、4分鐘,而采用播送重點內容的方式,僅僅用時55秒,在明確重點內容的同時,還增強了新聞的準確性,讓受眾清楚了解到該報道的重點。
(五)改善時政新聞報道形式
地方電視臺在播報時政新聞過程中,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播報方式,新聞工作人員要注重新聞節(jié)目形式的策劃,在播報會議內容時,要先了解會議的重點內容,并預先規(guī)劃好報道方式,避免在報道過程中出現(xiàn)差錯。另外,記者在報道過程中,要從會議報告中獲取關鍵信息,讓受眾在觀看過程中清晰了解政策的內涵。例如,在兩會報道中,將代表委員請進演播廳,采訪民眾關心的問題,開辟特別節(jié)目板塊,用特約評論員精彩評論以及代表委員對百姓問題的回答,增強受眾對時政新聞的接受度,促使時政新聞節(jié)目內容更加符合受眾的實際需求。此外,地方電視臺的節(jié)目內容要視聽兼顧,多利用現(xiàn)場同期聲,這樣不僅縮短了后期制作時間,還能吸引受眾注意力,推動地方電視臺可持續(xù)發(fā)展。
(六)加強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
對新聞報道來說,始終要遵循“質量第一”原則,在這基礎上有效體現(xiàn)其個性化特征,進而提高其吸引力。首先,要保證時政新聞中人物特點的鮮明,對人物的語言特征、具體事跡以及其行為特點等加以具體闡述,保證時政新聞的真實性。其次,要突出新聞事件的異質性,目前新聞行業(yè)中的同質化問題比較普遍,差異性對時政新聞的吸引力會有較大影響。異質性的形成,需要記者對信息進行深入分析,挖掘潛在信息,明確其真實性后再進行報道。同時,需要建立獎懲機制,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其工作主動性。
地方電視臺工作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與時政新聞的質量密切相關。為此,地方電視臺要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建立專業(yè)的時政新聞報道隊伍。首先,在招聘人才階段,對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能力要進行全面考察、審核,確保其具備良好的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在后期工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從而滿足電視臺的發(fā)展需求。其次,要建立專門的培訓機制,加大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保證其充分理解新聞行業(yè)工作規(guī)范、工作準則、工作特點等。最后,在實際工作中要強化工作人員的自我審查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進而有效提高新聞報道整體質量。
綜上所述,地方電視臺要提升時政新聞對民眾的吸引力,就要改變傳統(tǒng)思想觀念,尊重新聞采寫規(guī)律,改善新聞報道形式。記者要具有“短、平、快”意識,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展現(xiàn)時政新聞報道的多層次、多樣化。還要結合群眾生活,發(fā)揮時政新聞的親民性,吸引廣大受眾對時政新聞的注意力,推動地方電視臺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新.淺談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吸引力提升策略[J].視聽,2019(03):127-128.
[2]楊映華.淺談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吸引力提升策略[J].記者觀察,2019(17):134-135.
[3]鄒正.提升地方廣播電視臺時政新聞吸引力的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8(05):173.
[4] 張潔.武漢電視臺“電視問政”欄目品牌構建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信陽廣播電視臺)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