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航 高佳 吉洪濱 王建軍



針對北京市足球教學的調研發現,部分學校的校本足球課程過于強化足球片段技術教學,足球游戲占比較低,小場地比賽中組合技術、同伴合作元素缺失,學、練、賽脫節;比賽種類的豐富卻未能體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未能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提升足球項目知識在學生中的完整普及;小、初、高各學段足球學習內容不斷重復,各學段足球單元多以4~5課時為主,從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一年級都進行從運球基礎動作開始的基本技術學習,學生未能真正掌握足球知識和技能。針對這樣的現狀,構建符合北京市學生需求的、“學、練、賽”一體化的中小學足球課程十分必要,筆者將重點介紹足球專項課程小學階段的設計理念與相關內容要點。
一、突出“學、練、賽”一體化的設計理念
北京市足球專項課程對一至十二年級足球教學進行了整體化設計,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原則,逐步達成提高身體素質、掌握足球技術,并將技術熟練運用于比賽情境的目標,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與此同時,課程的教學方案要兼顧學校和學生的具體特點,為大部分學生提供符合其現階段認知的教學內容,突出低學段趣味性、中學段實效性、高學段貫穿性,使學生在足球活動中實現個人、小組、團隊共同發展的目標。
小學階段是學習足球項目的重要階段,也是打下良好基礎的階段,主要實施策略是以提高學生興趣為主的足球游戲和小型教學比賽。一、二年級以游戲形式為載體,把熟悉球性和學習簡單的技術動作融于游戲活動中,提升學生基本活動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需要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競爭性和集體性。三、四年級繼續進行足球基本技術學習,注重各水平段的縱向銜接,在游戲中熟悉球性,初步接觸簡單的傳球、運球等基本動作,培養興趣愛好,學習游戲和競賽規則等。五、六年級向學生提出組合技術的概念,開始加強個人之間的對抗性活動和游戲,并向簡單的教學比賽過渡,有目的地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足球知識,在比賽中提升團隊合作意識。
二、小學階段足球專項課內容與結構要點
在小學階段加強學生對足球項目的整體認知,是促使學生在初、高中甚至大學階段持續保持對足球項目的興趣并形成終身鍛煉體育項目的重要基礎保障,因此,在小學階段各水平段的課時分配和內容設計中,應在學生自入學后就進行多種足球形式的游戲和發展身體基本運動能力的練習,提升學生的身體基礎;加強足球項目中的專項特色知識普及,使學生通過對足球項目中的人文知識、安全防護、合作溝通、問題解決、禮儀養成等方面的學習,促使身心同步發展,養成健康行為,發展體育品德,達成綜合能力培養的目標(見表1~表3)。
三、足球專項課單元教學實施方案
以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足球專項課為例,共18個課時,基本身體活動能力和足球游戲占13個課時,展示與比賽占2個課時,運動項目完整體驗占3個課時。單元學習目標主要包含3個方面:一是健康行為,通過動畫、故事和視頻,了解現代足球的起源,場地規格;有認真上好足球課的意識,能懂教師安排;大概了解動作名稱和身體主要部位。二是運動能力,通過多種足球游戲,能夠簡單模仿球感、球性和單個運球練習動作,參與各種足球游戲和競賽。建立學生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發展反應,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三是體育品德,培養學生對足球的興趣;體驗參與足球活動的興奮、緊張、快樂;大膽嘗試,積極與同伴一起參與,努力堅持到底。針對這些目標,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案(見表4)。
通過對北京市足球專項課的“學、練、賽”一體化設計的探索,初步厘清課程內容,注重把握學生學習足球的需求,加強多種目標和內容一體化構建。如,加強足球綜合知識、學生心理和情感提升、身體基本運動能力提升的教學目標,進一步發展學生對校園足球文化的感受,加強多種形式的足球比賽促進學習氛圍。結合符合各水平年齡特點的規律,螺旋式遞增。強化“學、練、賽”一體化的課堂教學原則,避免相互脫節造成片段化、碎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掌握足球技能,落實“足球育人”理念,探索符合北京市學校需求的專項課程方案,為更多的師生提供可明確借鑒、有實際效果的具體教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