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劍瑋
摘要: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支撐。當前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創造了重要機遇,而實現這一轉型,人才是關鍵,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隊伍,是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本文著眼灣沚區制造業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通過對灣沚區職業技能建設情況的調查研究,總結灣沚區制造業企業技能人才建設實效,挖掘政府政策落實過程中的難點,探尋打造專業技能人才隊伍,切實提升技能水平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技能人才;發展;灣沚區 ;制造業
經濟新常態下,技能人才是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產品結構的基本要素,也是政府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基礎,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綱要,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有力支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中專門有一段是激發人才活力,專門提出了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建議》從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角度,提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灣沚區2017年開始,實施“百千萬”培訓工程,通過開展各類培訓,大力構筑穩就業的保障網,截至2020年底,已累計開展技能培訓30000余人次,組織開展技能鑒定18000余人次,使用就業專項資金2000多萬。
一、灣沚區職業技能建設情況
(一)載體建設持續推進
一是大力推進職業培訓機構建設。近幾年,灣沚區通過外地引進和本土培育擁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機構15所,形成了既有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蕪湖技師學院等以在校生為目標群體的大型公辦院校,也有灣沚區時代職業培訓學校、新蕪職業培訓學校等以企業職工和社會失業人員為主要對象的民辦職業培訓學校,數量上已經充分滿足我縣技能培訓需求。
二是全面推進實訓載體發展。灣沚區頂峰職業學校實訓為基地支持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培訓而建設,并在今年獲安徽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訓基地一次性建設補助50萬元。巨隆集團蕪湖興隆液壓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功申報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獲批我縣首個認定的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并將得到市財政補助資金支持。
三是穩步推進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發展。灣沚區唯一的技能鑒定所在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具有對全縣部分工種的初級國家職業資格的鑒定能力,近三年來共鑒定初級工2731人次,為企業職工開展初級培訓提供了保證。
(二)各類政策加快落實
近三年,灣沚區企業共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6738人,兌付補貼1148.76萬元;2014年《關于印發灣沚區工業企業技能型人才獎勵辦法的通知》政策出臺至今,共兌付9051人次資金303.42萬元;對2017年1月1日后取得初級、中級、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且參加失業保險的企業職工兌付265人次25.225萬元。
(三)技能鑒定創新開展。
灣沚區技能鑒定機構數量和鑒定能力有限,為方便企業職工參加鑒定,政府廣泛吸引縣內外各類鑒定機構參與中高等級的鑒定考評。2018年,為滿足個別企業對沖壓工等培訓工種鑒定的需求,縣人社局聯合培訓機構多處尋找鑒定機構,最終通過溝通洽談,招攬到江蘇某鑒定機構為全縣企業職工開展鑒定,達到滿足企業實際培訓需求的目的。
二、制造業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一)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主要靠政策鼓勵
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任是企業工人參加培訓,開展技能水平認定的主要方式。調研顯示,各企業工人基本都是通過參加這兩種培訓的方式后經市鑒定中心統一考試后取得初級、中級、高級職業資格證書,通過個人自主學習、自主報名參加考試人員基本沒有。
(二)“師帶徒”仍是實際水平提升主流模式
師帶徒傳承規律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企業采取“師帶徒”方式作為培育適應企業、適合崗位的技能人才模式,可以有效使徒弟以最有效的方式學習到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技能,達到學有所用,適合企業的目的。企業表示,這種培訓模式既可以讓徒弟迅速有效成長,也有效節約企業培訓成本,還有助于產生感情紐帶,提高員工歸屬感,有效防止人員流失。
(三)技能人才待遇主要與實際能力掛鉤
隨著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對真正有能力,特別是獨擋一面能力的技能人才需求愈發旺盛,調查顯示,企業在某個領域能獨擋一面的技能人才待遇已達到管理層待遇,而企業對能力的認定不以職業資格證書為準,以實際工作中的表現判斷,實際調研中也發現了這個情況,各等級職業資格證書取得人員的薪資水平相差巨大。
(四)技能培訓需在效果上重點提升
人才的培訓培養需要時間,對于大多數非重點企業而言,經營效益是擺在首位的,雖然也投入了部分時間用于員工技能提升與培訓,但有浮于表面的現象,加之工業企業員工流動性大,企業負責人對加大力度培訓的投入產出比也有自己的判斷,尤其針對年輕一代技術工人沒有時間的積累和專業持久的培訓時間磨煉更加難以快速成長為熟練的高技能人才。雖然目前重視技能培訓情況比之前有所改觀,但是高技能人才規模結構存在不足,培訓效果亟待加強。
三、打造制造業專業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議
(一)發展:經濟發展是人口文化素質提高的物質基礎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人才的培養又離不開教育事業的支撐,因此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于促進教育事業的快速、高水平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二)宣傳:改變傳統擇業觀念
加大對匠人精神的宣傳,改變在“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傳統觀念下對技術工人的認知偏見,通過持續舉辦高水平的技能競賽吸引廣泛關注,加大優秀技術能手評選表彰宣傳,提高技術工人特別是高水平技術工人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鼓勵廣大勞動者學習傳承技術技能,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三)培訓:提高質量提升水平
技能培訓已經進入全面鋪開,不能一味以數量顯成效,應當下大力氣將培訓的質量著力進行提升,加大實訓實操的培訓,切實通過幾個月的培訓期后,使參訓員工能在實際操作和工作水平上得到有效提升。
(四)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依托高等院校,把高等院校的人才和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和經濟優勢;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提供有利于發揮他們專長的崗位,制定和完善激勵措施,對有貢獻成績優異的人才實施獎補,鼓勵人才向企業和落后地區流動。
參考文獻
[1]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的調查與思考[N]. 樊明懷,王斌,王業春.安徽日報.2016-11-10 (007) .
[2]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探索[J]. 徐孟林,張向紅.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16(04).
[3]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徑探析[J].梁青春,桂德懷.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2).
(中共蕪湖市灣沚區委黨校 ?安徽 ?蕪湖 ?2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