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惟杉

2016年9月,位于四川的一處機房內,550臺比特幣礦機晝夜運轉。圖/視覺中國
在今年4月站上歷史最高點后,比特幣的價格一路跳水,5月中下旬中國監管政策加碼無疑是誘因之一。
從5月18日開始,中國密集釋放對于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5月18日內蒙古發改委設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舉報平臺;同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關于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5月21日,國務院金融委要求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5月26日,內蒙古發改委發布關于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八項措施征求意見。
從2013年時仍將比特幣交易視為普通民眾可自由參與的商品買賣行為,到2017年清退境內虛擬貨幣交易所,再到此次明確打擊挖礦行為,中國對于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為嚴厲。鑒于中國玩家在加密貨幣世界中的影響力,中國監管層的每一次表態都會直接反應為比特幣幣值的大幅波動。
“比特幣價格就像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經常暴漲暴跌。”一位曾經的比特幣“礦場”主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因為比特幣價格的一次暴跌,他的“礦場”虧本,2020年疫情暴發前便被關停,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徘徊在七八千美元,他也就錯過了去年年中開啟的比特幣行情。
到2020年年終,比特幣價格已經接近3萬美元,這樣的趨勢在2021年得以延續,直至4月14日觸及64863美元的歷史最高價格。
“各國央行為了應對疫情沖擊,不得不采取一些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市場上流動性非常充裕。同時,寬松的資金面引發一些機構對于法幣貶值的憂慮,于是轉向一些避險產品,機構開始認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將其作為一類可投資資產配置。”在向記者解釋比特幣緣何迎來一波行情時,一位幣圈資深人士認為,過去一年多,外國機構,特別是華爾街機構加持的趨勢很明顯。“在研報中也會將加密貨幣列為一個可投資資產類別,同時會為客戶提供加密貨幣資產相關服務”。
投資加密貨幣的不止有機構,還包括像特斯拉這樣的企業。特斯拉在2021年第一季度利潤達4.38億美元,近四分之一來自比特幣交易。其財報顯示,特斯拉在今年一季度購入價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將其中部分出售后獲利1.01億美元。
特斯拉“炒幣”,背后是馬斯克站臺加密貨幣。“今年助長加密貨幣熱情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像馬斯克這樣的商業領袖站臺,他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可以輕易擾動幣值。”前述幣圈資深人士說,除了上述原因,技術上的演進也提供了底層支撐。“這輪行情的一個重要引爆點便是去中心化DeFi生態爆發,催生了諸多類似傳統金融機構的功能和平臺”。
在他看來,寬松的資金面、機構入場、技術演進,這三個因素的影響仍在持續。“特別是從近一段時間看,機構可能并未退場,因為鏈上那些持幣數量較多的地址還在增持,甚至有人認為,一些機構在抄底進場”。
但馬斯克帶來的短期效應對于加密貨幣的影響在減弱。5月12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質疑比特幣挖礦和交易產生的碳排放過高,宣布特斯拉暫停比特幣支付。受此影響,比特幣當日跌幅超過10%,一路跌至49000美元左右。
一位加密貨幣資深分析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今年以來,比特幣價格走勢向上,甚至呈現一些過熱情緒,后期已經出現了動物幣,甚至毫無任何意義的空氣幣,本身就有調整的必要,價格確實存在泡沫。”
就在馬斯克質疑后一周,5月19日,比特幣迎來“震蕩幅度足以排進歷史前十”的一次下跌,前述資深分析師告訴記者。5月19日,比特幣直接擊穿4萬美元關口,甚至逼近3萬美元關口,一天之內最高跌幅達30%,最終跌幅有所收窄,但也超過13%。其他種類加密貨幣也未能幸免,據比特幣家園網站統計,24小時內各主要交易所爆倉總金額為70.06億美元,約460億元人民幣,已經創造加密貨幣歷史上單日最大爆倉紀錄。
而5月底比特幣的價格與其在今年達到的歷史高點對比,幾近“腰斬”。“最近下跌的原因肯定就是中國最新的監管政策,世界上對于加密貨幣影響力最大的兩個國家就是中國和美國,中國的政策絕對舉足輕重。”前述幣圈資深人士說。
“可以說是全面封殺。”銀保監會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正局級監事陳偉鋼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應該是幾乎沒人再會投資,下降幅度很大,從價格上來說肯定是賣的比買的多,不然怎么會跌這么多。”一位比特幣持有者告訴記者。
“其實三年多前就禁止了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交易,目前境內沒有任何一家交易所。”陳偉鋼說。他所言的禁令,指的便是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其中已明確禁止虛擬貨幣交易。
約在一年之后,2018年7月,央行曾透露,搜排出的88家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以人民幣交易的比特幣從之前全球占比90%以上,下降至不足1%,被認為避免了一場虛擬貨幣泡沫。
在“9·4禁令”后,國內加密貨幣交易所紛紛將服務器移至境外,監管層繼續屏蔽“出海”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截至2018年5月底,包括火幣網、幣安網等交易平臺的110個網站已被屏蔽。
雖然加密貨幣交易所在境內不復存在,相關網站亦被屏蔽,但幣圈玩家并沒有停止交易。
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在國內交易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翻墻”在境外交易所交易,另外便是通過地下錢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