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妮

吉利德科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金方千。
2016年,聯合國發布《關于艾滋病問題的政治宣言:快速加緊防治艾滋病毒,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流行》,希望實現的一個階段性目標,是2020全球新發感染人數及死亡人數皆低于50萬。然而,2019年,全球艾滋病新發感染人數達170萬,死亡人數達69萬,也就是說,聯合國的目標未能實現。
在中國,盡管艾滋病整體持續處于低流行水平,但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國報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萬,僅2019年全年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數近2.1萬人,占甲乙丙類傳染病死亡總數的83%,是報告死亡數居第一位的病種,高于新冠肺炎死亡人數。
近十多年來,因為越來越多新藥的上市、醫保和相關政策的推行,中國的HIV防控推行得力,然而,HIV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其中一個很困難的問題,是社會對于HIV認知的不足,“談艾色變”的社會心理對HIV感染者導致的歧視。
在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會長郝陽看來,社會環境決定了HIV防控的走向。歧視和偏見不僅對感染者群體造成了傷害,也給HIV防控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在與HIV流行相關的一個個令人憂心的數據中,有一些令人感到樂觀的事實,比如,得益于更多感染HIV的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獲得了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從2010年至2019年的約10年間,全球兒童HIV新發感染人數減少了一半以上,不過,全球范圍仍約有84萬未能獲得維持生命的治療和護理的HIV兒童感染者。
與他們相比,全國唯一一所為HIV感染孩子開設的全日制學校——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的患兒們似乎更加幸運一些。自從學校成立以來,如何堅持吃藥是他們的第一門必修課。早期幾種抗病毒藥物組合的經典HIV雞尾酒療法,一次一把藥,讓小朋友們難以依從,而且帶來了記性差、睡不好、腿酸、頭疼等副作用。不過,從今年初開始,制藥公司吉利德科學和公益組織合作,通過慈善捐款,幫助學校里符合治療條件的孩子們換上了HIV創新藥物,并為他們提供定期的身體檢查。現在,孩子們一天只吃一片藥就可以了。這看似不起眼的改變,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著重要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由政府免費為HIV患者提供抗病毒藥物的國家。2004年是中國HIV防治的轉折點,這一年,“四免一關懷”政策施行,包括免費抗病毒治療、免費自愿咨詢檢測、免費母嬰阻斷、HIV遺孤免費就學、對HIV患者家庭實施關懷救助等,成為中國HIV防治工作的根基。
當時,國際上能夠提供HIV治療藥物的發展中國家并不多,中國主要依靠5種國產仿制藥和一些進口藥組成一線治療方案。如今,一代又一代的抗艾藥物已經面世或者在實驗室等待試驗結果,一些領先的國際藥企也帶來了越來越簡便、有效、副作用低的藥物。
“簡化治療方案是我們的發力方向之一。” 吉利德科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金方千先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成立于1987年的吉利德,專注于病毒學、腫瘤學和炎性疾病領域的藥物研發。在吉利德的產品研發管線中,HIV是重點治療領域之一。
2015年中國藥審改革開始以后,隨著一系列政策的頒布實施,中國醫藥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患者開始更快地用上了全球新藥。比如,吉利德自2017年進入中國市場運營,僅短短幾年間,就帶來了幾款日服單片復方制劑,因在HIV治療領域的突破,上市之后備受關注。更加利好的是,有的HIV創新藥物已經進入醫保,極大提高了治療的可及性。
然而,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報告估算,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大陸存活HIV感染者約125萬,感染者的絕對數量仍然巨大。對于這個龐大的群體來說,他們今天面臨著另一個需要“治療”的狀況——歧視帶來的傷害。
5月24日,由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指導,臨汾紅絲帶學校主辦,中國青愛工程辦公室、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跨國藥企吉利德科學等機構參與支持的“無畏追夢——共進一次午餐,減少一分歧視”公益活動在臨汾紅絲帶學校舉辦,這也是名為“國際艾滋病反歧視午餐日”的活動舉辦的第10年。
2011年,臨汾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平舉辦這一活動的緣由,是受到一件小事的觸動。當時,同樣也是HIV感染者的一位學校的生活老師有一次去吃酒席,她一坐下,全桌的人都走光了。這也是學校很多兒童的經歷,HIV并不會通過玩耍、一起就餐等行為傳播,但他們很多人沒有伙伴。
郭小平說,隨著醫學的發展,艾滋病已成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但人們對它的偏見和誤解仍未消退。學校是孩子們的保護傘,但無論現在還是未來,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沒有偏見和誤解、友善的社會環境。
通過接受恰當的治療,HIV感染者的壽命可達到與普通人群相近的水平,他們可以將病毒載量控制在很低水平,甚至檢測不到,不具有傳染性。然而,對艾滋病正確認知的不足和誤解帶來的歧視依然存在。今年4月28日,聯合國發布題為《應對不平等現象,重新走上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的軌道》的報告,指出污名化、社會邊緣化和犯罪化嚴重阻礙了HIV感染者獲得相關治療及服務的能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主任吳昊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抗擊HIV并不能僅僅依賴于醫學的進步,一些人冷漠、孤立的態度,給患者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社會對HIV感染者的歧視現象,使可能的感染者不愿意接受檢測,失去了早發現的機會。同時,因為歧視帶來的不愿意暴露,也容易導致患者拒絕配合治療,使得原本可以遏制的病情,在拖延中進一步加重,不利于HIV防控。
金方千這一天也來到活動現場,他在現場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強調,在消除歧視的努力中,企業要做的就是持續不斷地呼吁、傳播正確的知識。自2019年起,吉利德支持《中國青年報》和HIV防治領域行業協會發起的青年防艾行動,通過專家巡講,讓更多青年群體了解HIV,主動防艾;同時,在四川涼山等HIV感染高發的地區,通過企業資助基金,支持當地基層醫療隊伍的診療能力提升和防艾抗艾知識的傳播。
HIV的整體管理,不僅僅是治療,還包括疾病的知曉、檢測、診斷,包括預防、治療,它是一體化的整體工程。人們除了可以通過提高疾病認知來預防HIV,2020年末,全球首個用于HIV暴露前預防(PrEP)的藥物也在國內上市了。作為一種HIV預防策略,在經性行為可能發生的病毒暴露之前,HIV陰性的個體可通過每天服藥或按需服藥,幫助降低感染的風險。
2016年,聯合國也定下了“2030年終結艾滋病流行”的目標。為了助力這個愿景,金方千希望,吉利德的HIV治愈藥物研發能夠盡早取得突破,致力于反歧視的企業公益活動也能夠取得成效,“吉利德是這個領域走在比較前面的、為數不多的幾家國際藥企之一,當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我們會一直努力走下去。”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中國辦事處項目官員郭巍去年底指出,除了加強檢測和暴露前、暴露后預防,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將繼續開展反歧視工作,包括針對HIV感染者的醫療歧視、就業歧視和入學歧視,與中國政府、民間組織、青年團體及社區組織等合作伙伴一起,識別青少年HIV預防和治療所面臨的主要障礙和瓶頸,從而確保所有年輕人,特別是這其中的弱勢群體獲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