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美,房樹恒,方鯤鵬 ,范恒偉(通訊作者)
(1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特需治療科 上海 200433)
(2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麻醉科 上海 200433)
(3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肝外一科 上海 200433)
2018 年有1 810 萬新發癌癥病例和960 萬癌癥死亡,其中原發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8.2%,尤其在我國特別高發,其5 年生存率不到9%[1]。近年來,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已逐漸被肝膽胰外科領域的專家教授所接受,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特需治療科2020 年1 月—12 月采用ERAS 理念進行圍手術期處理的原發性肝癌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情況,探討腹腔雙套持續負壓吸引管和腹腔單腔引流管對肝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影響,為臨床工作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分析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特需治療科2020 年1 月—12 月采用ERAS 理念進行圍手術期處理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共納入181 例患者。根據放置腹腔引流管的類型,分為腹腔雙套持續負壓吸引管組(A組63 例)和腹腔單腔引流管組(B 組118 例)。男性123 例,女性58 例。平均年齡(52.65±12.73)歲,平均住院時間(15.69±3.24)d。所有患者均術前口服芬必得超前鎮痛、吹氣球聯合霧化改善肺功能、術前1 h 留置胃管、術中體溫毯保溫、術后鎮痛泵持續鎮痛48 h,同時早期拔除胃管、腹腔引流管及下床活動。
收集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術前靜脈血栓栓塞癥(vein thromboembolism, VTE)評分、術前營養篩查評分(NRS2002)、術中肝門阻斷時間、術中手術出血量、手術當天補液量、術后拔除胃管情況、術后進食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資料,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應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在年齡、性別、術前VTE 評分、術前營養評分、術中肝門阻斷時間、術中手術出血量、手術當天補液量、術后拔除胃管情況、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 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和進食時間略短于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人員圍手術期資料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人員圍手術期資料分析( ± s)

表1 兩組人員圍手術期資料分析( ± s)
項目 A 組(n=63) B 組(n=118) t[χ2] P性別/例 - - [1.24] 0.27男55 109 - -女8 9- -年齡/歲 58.30±12.89 54.81±12.53 1.75 0.08術前VTE 評分/分 3.85±0.99 3.65±0.85 1.33 0.19

表1(續)
在全球范圍內,原發性肝癌是一種常見惡性腫瘤,在我國呈持續高發態勢,它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健康,手術切除是肝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3-4]。如何提高肝癌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引起了越來越多肝臟外科醫生的特別關注。
ERAS 理念經循證醫學證實,能有效降低外科患者的應激水平,加速患者術后康復。該理念是在圍術期整合各種傳統治療手段進行優化和改良,用來適應人的病理生理狀態,避免患者內環境大幅度波動,從而加速患者的康復,同時大幅減少住院天數。ERAS已成熟的在骨關節、胃、結直腸和泌尿外科等專科應用,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5-9]。我科在肝癌的手術治療方面,在圍手術期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快速康復治療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患者舒適度及圍手術期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Chassaignac 醫師于1859 年首次將腹腔引流管應用于腹部手術,腹腔引流管因其可發現、治療腹部手術并發癥,這一重要措施被國內外外科醫師沿用至今[10]。從此以后,腹部手術是否放置引流管,一直是外科學術界爭論的焦點。肝切除作為腹部的大手術,是否放置引流及放置何種引流管一直備受爭議。有研究表明,肝癌術后無需常規放置引流管,不放置引流可縮短住院天數,促進患者快速康復[11]。
綜上所述,本次結果表明,放置腹腔雙套持續負壓吸引管與腹腔單腔引流管相比效果相當,也未增加肝癌術后的患者恢復及住院天數。肝切除術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及放置何種引流管,不僅與病變的大小、位置有關,而且與術者的技術水平和術中精細操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