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媚
(巴中市中心醫院 四川 巴中 636600)
子宮肌瘤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婦科生殖系統良性腫瘤疾病,廣大女性不同年齡階段均可能發生,由于子宮肌瘤存在一定的惡性率,所以倡導患者確診后及早進行治療。近年來微創醫學迅速發展,特別是腹腔鏡技術的運用為廣大子宮肌瘤患者的微創治療創建了基礎條件,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的運用在降低手術創傷、縮小切口長度、緩解疼痛和加快術后康復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該手術應用中仍不可避免地會對患者生理和心理產生一定的應激影響,特別是患者缺乏對疾病和手術的了解,使得心理壓力增加,術前擔憂、緊張等不良情緒較重,同時受到麻醉、疼痛等影響患者的舒適度不佳,對于患者的整體醫護服務質量產生一定影響[1]。所以做好患者的科學護理服務來改善其舒適度、提升依從性,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以下將分析對于婦科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運用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
抽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70 例婦科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5 例,年齡22 ~56 歲,平均年齡(39.8±0.3)歲;肌瘤直徑2.0 ~10.3 cm,平均(5.2±0.3)cm;體質量43.6 ~76.5 kg,平均(60.5±1.2)kg。對照組:35 例,年齡21 ~57 歲,平均年齡(39.7±0.4)歲;肌瘤直徑2.1 ~10.1 cm,平均(5.3±0.3)cm;體質量43.5 ~76.7 kg,平均(60.4±1.3)kg。兩組各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倫理審批號:2020010613)。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即遵循醫囑提供藥物治療,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病情觀察以及環境護理等基礎護理服務;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運用團隊合作舒適護理,方法為:(1)組建護理服務團隊:主要團隊成員包括科室主任、責任護士、護士長、手術醫生以及麻醉醫生等。全體成員共同對患者的圍術期狀況進行評估,并相應地制定舒適護理干預方案;(2)術前舒適護理:針對患者術前由于擔憂手術效果以及術后疼痛而產生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需要在手術前加強患者的巡視,并詳細查閱病歷資料,對病情狀況和心理狀態進行全面評估,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相關手術禁忌證。通過語言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況,并相應的進行個體化心理疏導和安慰,利用口頭講解配合圖片宣教的方式,向患者介紹子宮肌瘤疾病知識以及腹腔鏡手術知識,使患者了解該手術安全性和優點,進而消除恐懼、擔憂等不良心理。向患者講解手術體位、術中麻醉方法和可能發生的狀況以及醫生患者認知水平等,改善其配合度與依從性;(3)術中舒適護理:注重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積極協助體位調整,通常需保持仰臥體位。將患者逐步適當抬高,通過適當的體位調整改善患者的舒適度,避免局部長時間受壓。在建立二氧化碳氣腹中保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緩慢輸注氣體,并逐步增加壓力以及流量,防止發生靜脈氣栓。手術中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并在術畢前對相關手術用物做好細致的清點,防止發生物品遺留;(4)術后舒適護理:在患者麻醉恢復期,通過進行呼喚姓名以及語言等多種形式進行喚醒。觀察患者產生指令活動以及肌力恢復后,即可及早拔出患者的氣管導管或者拔除喉罩,對于相關指標進行評估,若未見異常需要妥善送回至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手術后觀察患者的傷口疼痛情況,并通過指導體位調整以及配合深呼吸等方式來有效緩解疼痛感。鼓勵患者術后早期進行適當的床上活動和下床活動,并做好患者術后恢復狀況的全面評估。
(1)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氣管拔管時間、臥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圍手術期指標;(2)統計兩組患者術后尿潴留、殘端出血、切口感染以及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3)分別在術后6 h、12 h、24 h 和48 h 運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其不同時段的疼痛度進行評估,0 ~10 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
文中數據行SPSS 19.0 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后氣管拔管時間、臥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指標對比( ± s)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指標對比( ± s)
分組 例數 手術時間/min氣管拔管時間/min 臥床時間/h 住院時間/d觀察組 35 52.16±5.18 23.62±3.15 11.61±2.07 6.36±1.18對照組 35 59.95±6.28 30.08±5.06 19.63±3.18 9.25±2.06 t 6.095 9.605 7.017 5.061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率為2.86%,對照組為1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對比[n(%)]
兩組術后6hVAS 疼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2 h、24 h 和48 h 觀察組的VAS 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VAS 疼痛評分對比( ± s,分)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VAS 疼痛評分對比( ± s,分)
分組 例數 6 h 12 h 24 h 48 h觀察組 35 6.36±1.57 4.13±1.13 3.02±1.00 2.03±0.26對照組 35 6.37±1.60 5.92±1.46 4.89±1.26 3.69±0.69 t 1.095 4.083 4.628 4.198 P 0.208 0.002 0.000 0.001
子宮肌瘤是近年來發病率較高的婦科生殖器官腫瘤疾病,以往開腹手術的應用其創傷性高、并發癥率高以及術后恢復慢。近年來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的應用具有操作簡單、手術創傷小以及術后恢復快等諸多優勢,因此也受到廣大患者和臨床醫生的青睞[2-4]。然而患者擔憂手術療效以及術后疼痛,再加上缺乏對手術和疾病知識的了解使得負面情緒較重,進一步對手術的進行和術后機體恢復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確保患者手術能夠得到順利進行以及手術后能夠取得良好的康復效果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幫助改善其生理、心理狀況、減少應激反應,特別是要關注患者術后疼痛度的改善,從而更好地恢復患者的飲食、活動和睡眠。常規護理干預的應用中主要為機器性的執行醫囑進行的各項護理服務,如用藥護理、病情觀察和常規環境衛生護理等,護理服務缺乏主動性、全面性以及科學性,護理效果并不滿意。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干預的應用中,能夠充分發揮團隊力量制定完善的護理方案,對于傳統的機械性護理模式進行優化,實現團隊成員各盡其責以及緊密配合,所以能夠獲得更為滿意的護理效果[5-6]。采用團隊合作舒適護理更加注重組內成員的協作,從而確保護理的全面、細致和科學,在護理中更加關注患者圍手術期舒適度的改善,結合患者實際病情狀況以及需求狀況提供多維度護理,包括心理疏導、環境改善、健康知識宣教以及體位護理等,進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思想負擔、緩解其軀體疼痛度。例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通過采用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干預,患者在手術12 h 后不同時間點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而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并且在手術時間臥床時間等相關圍術期指標方面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針對婦科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采用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干預,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率并加快術后康復進程,可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