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環(huán)
山東省莘縣第二人民醫(yī)院兒科,山東 莘縣 252423
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哮喘的發(fā)生通常易受氣道高反應、呼吸道感染、遺傳、氣道慢性炎癥等高危因素的影響[1]。由于現(xiàn)階段尚未發(fā)現(xiàn)有效治愈哮喘的治療方案,如不采取合理的疾病控制方法,不僅會降低哮喘患兒及其家庭的生活質(zhì)量,甚至還會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2]。基于此,本研究將接診的70例小兒哮喘患兒納入分析課題,經(jīng)常規(guī)護理及健康教育介入方法干預后,重點探討了兩種干預模式的應用價值。現(xiàn)闡述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間筆者所在醫(yī)院接診的70例小兒哮喘患兒為分析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5例。對照組有男性患兒20例,女性患兒15例;年齡介于1~7歲,平均年齡(4.52±1.28)歲;病程介于2~34個月,平均病程(18.47±0.92)個月。實驗組有男性患兒22例,女性患兒13例;年齡介于1~9歲,平均年齡(4.47±1.31)歲;病程介于2~36個月,平均病程(18.53±0.88)個月。對比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無顯著組間差異,P>0.05。本次研究已獲得筆者所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討論批準,患兒家長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在護理過程中,對照組患兒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接受健康教育介入方法,具體介入方法如下:
(1)疾病宣教:醫(yī)護人員應在院內(nèi)定期舉辦哮喘健康知識講座,邀請或鼓勵患兒及其家屬參加該講座。如遇理解能力相對有限的患兒家屬,醫(yī)護人員應采用一對一宣教的方式向其介紹疾病相關知識。講座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為患兒家屬預留提問時間,詳細解答患兒家屬提出的相關問題;講座結束后,醫(yī)護人員還應向患兒家屬免費發(fā)放與哮喘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宣傳手冊,方便家屬隨時查閱,進一步提升其對小兒哮喘的認知水平[3]。
(2)用藥及飲食指導:詳細告知患兒家屬用藥注意事項,同時還應明確患兒治療期間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要求家屬進行密切觀察,并做好有效的預防措施。日常飲食過程中,建議家屬鼓勵患兒食用高能量、高纖維、高蛋白、低刺激性和低脂肪的食物。此外,醫(yī)護人員還應指導家屬觀察患兒有無過敏反應的發(fā)生,防止其病情出現(xiàn)惡性變化。
(3)心理教育:醫(yī)護人員應與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密切溝通,積極緩解其不良情緒,增強護理配合度,同時還應盡量滿足患兒的合理需求。如遇哭鬧患兒,應借助溫和態(tài)度安撫患兒,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提升患兒的護理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1)通過哮喘控制測試評分表[4],分別評估兩組患兒的哮喘控制效果。滿分為25分,得分為25分,表示病情完全被控制;得分介于20~24分,表示部分病情被控制;得分低于20分,表示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2)對患兒家屬發(fā)放自擬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并請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進行評分。

2.1臨床效果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后的總控制率為80.00%,實驗組應用健康教育介入方法后的總控制率為97.14%。對比兩組的哮喘控制效果,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兒的哮喘控制效果(n,%)
2.2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后的總滿意度為82.86%,實驗組應用健康教育介入方法后的總滿意度為97.14%。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n,%)
相關研究資料指出,健康教育介入方法的應用能夠糾正患兒家屬對小兒哮喘的錯誤認知,進一步掌握護理干預措施的同時,還能顯著提升臨床效果和滿意度[5]。在本組課題中,實驗組患兒的哮喘控制效果、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果表明,健康教育介入方法在小兒哮喘護理過程中的應用具有理想價值。
綜上所述,在小兒哮喘護理過程中選擇健康教育介入方法,有利于提高臨床效果,增強護理滿意度,值得持續(xù)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