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輝
聊城市茌平區第二人民醫院,山東 聊城 252100
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多發在老年人群體內。近幾年的發病人數不斷增加,據報道表明,我國1億高血壓患者群體內,老年人占比50.0%。針對這類人群,若不及時治療,有效預防,將會引發心血管疾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文主要研討的是優質護理措施在這類患者群體內的應用,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接診收治的153例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觀察組年齡57-78歲,中位(51.5±3.9)歲,體重45-60kg,中位(50.10±2.10)kg;對照組年齡為56-77歲,中位(50.9±4.5)歲,體重46-63kg,中位(55.55±1.10)kg,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有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診斷標準》[3];2.患者均同意加入本次研究,且簽署同意書;3.患者無其他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疾病。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2.精神異常或者精神疾病史者;3.免疫功能障礙者;4.凝血功能障礙者。
1.2研究方式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指標觀察。
1.2.2觀察組 實施優質護理措施,包括:①健康宣教,選擇多媒體+口頭講述的形式開展宣教,講述疾病相關知識,消除患者疑慮;②床旁護理,可在病房內患者方便的位置上放置流動式多功能護理車,配備一些必要的醫藥器械,比如:體溫計、血壓計、吸氧管等,為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提供便捷,實施主動式護理措施;③心理護理,大部分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均會擔心自己病癥,實施心理護理十分有必要,可穩定患者情緒,促使其建立治療信心;④飲食指導,結合患者血糖數值,制定科學飲食計劃,針對性的實施護理。
1.3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

2.1兩組治療前后臨床指標變化對比 觀察組患者血脂、血糖及血壓指標明顯變化,且觀察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指標變化對比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滿意度為96.1%,對照組滿意率為73.7%,組間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優質護理模式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護理方案,在其實施階段格外注重患者整體性,充分凸顯患者個體性,其觀察指標包含了患者生理指標、心理狀態等,可全面掌握患者情緒,并及時疏通患者的不良情緒。
據文獻報道顯示,近幾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病人數不斷增加,且患者的并發癥較多,影響生命安全該病目前實施的保守治療方案,對護理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傳統的護理模式,由于護患缺乏有效溝通與交流,對患者的影響較大,會阻礙其恢復,降低護理滿意度。
優質護理措施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群體內的實施,遵循了“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原則,從患者的病情、生活習慣及情緒切入,旨在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現階段,該護理模式被廣泛應用在臨床中。
郝玉芳[2]學者研對100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措施,開展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00%,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盛惜英[3]學者研究表明,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能有效降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期及產后并 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治療結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P<0.05)。這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似,由此可見,就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措施,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綜上所述,就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措施,能夠提升護理滿意度,構建良好護患關系,并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