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芬
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山東 聊城 252000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血液科克隆性疾病,患者臨床癥狀表現較為多變,主要有貧血、感染等。該疾病會影響患者骨髓增生機能,導致其外周血管細胞減少,從而降低患者身體內環境的穩定性,并進一步誘發白血病等血液疾病,具有一定的疾病風險[1]。該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療難度,臨床上的治療方案也比較多,其中阿糖胞苷就是一種常用控制藥物,但該藥物易使患者出現不良癥狀,因此在治療安全度上具有使用局限[2]。基于此本文將探討三氧化二砷與阿糖胞苷聯合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起于2019年3月止于2020年3月,隨機選擇該階段在我院登記并確診的54名患者為研究資料,分為常規、聯合兩組,對前者給予單一藥物控制方案,對后者給予聯合藥物控制方案。其中常規組男患例數為15名,女患例數為12名,年齡區間為37~70歲,平均年齡為(58.47±4.05)歲;聯合組男患例數為16名:女患例數為11名,年齡區間為39~68歲,平均年齡為(58.67±4.1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均無藥物過敏表現,愿意簽署相關知情協議參與研究。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統一進行健康教育,說明藥物治療方案,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用藥反應,接下來對于常規組患者給予阿糖胞苷(阿特維斯(佛山)制藥有限公司,H20100595),采用注射方式給藥,每間隔12小時為患者注射一次,每次注射量為10-15mg/m2。對于聯合組患者,在阿糖胞苷的使用基礎上,加用三氧化二砷(上海運佳黃浦制藥有限公司,H31022995)進行治療,選擇10mg的藥物進行靜脈注射治療,每日1次。兩組患者均接受14日治療[3]。
1.3觀察指標
1.3.1治療參數變化:通過采用院內生化儀,分析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的Hb(血紅蛋白)、WBC(白細胞)的變化情況。
1.3.2治療安全度:通過臨床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在服藥期間不良事件發生類型及發生率。

2.1患者治療參數變化比較 未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細胞計數水平都比較低,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患者細胞水平均呈現上升趨勢,且聯合組上升數更多,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一。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參數變化比較
2.2患者治療安全度比較 聯合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41%遠低于常規組29.63%,治療安全度更高,P=0.0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二。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安全度比較(n,%)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好發于老齡人群,會對患者血細胞及其造血功能產生不良影響,依照相關研究表明超過65%的高危病例患者都會發展至急性白血病,具有一定的致死率。該疾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在早期時隱匿性較強,具有病程長、難治愈的特點,因此在臨床上較受關注[4]。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聯合方案進行治療,發現患者治療參數變化更明顯,用藥后的不良反應也相對較少,治療效果更好,其原因分析如下。首先為患者給予阿糖胞苷進行治療,其作為一種嘧啶類抗代謝藥物,在進入患者身體后可誘導腫瘤細胞分化,降低了患者急性白血病轉化概率,從而發揮相應的治療作用。但是大量臨床數據證實,該藥物容易因劑量而引起不良反應,所以一般都會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進一步減少藥量。在本研究中將其與三氧化二砷聯合使用,治療效果較好,這是因為三氧化二砷具有細胞周期干擾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管組織上皮細胞的凋亡率,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5]。
總而言之,在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進行治療時,選擇聯合用藥方案的治療效果更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