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超 劉明安 侯雪飛
1.昆明醫科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2.石屏縣中醫醫院,云南 石屏 662200
本研究搜集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石屏縣中醫院進行體檢的1571例中青年人中血脂檢測和身高體重檢測結果,分析整理血脂檢查結果中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和體重異常人群的檢測結果,探討本地區人群血脂與BMI和年齡分布的關系,為促進本地區血脂異常的防治提高人群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1.1資料搜集 研究對象的數據資料來源于日常體檢工作記錄,本研究體檢人群中符合年齡15-59歲的1571例體檢人群納為研究對象。研究中只記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血脂檢測結果等基本情況,不涉及個人隱私。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劃分標準,將年齡介于15-59歲劃分為中青年,進一步將研究對象劃分為三個年齡階段。
1.2相關指標及診斷標準 TC≥6.2mmol/L為TC異常,TG≥2.3mmol/L為TG異常,LDL≥4.1mmol/L為LDL異常,HDL超出范圍1-4.9mmol/L為異常[1],參照中國人肥胖標準,體重指數(BMI)=Kg/m2,BMI(18.5-23.9)為正常,BMI小于18.5為偏低,BMI(24-26.9)為超重,BMI大于27為肥胖。年齡為居民身份證年齡。
1.3統計方法 本研究統計分析采用SPSS20軟件,分類資料檢驗分析方法使用卡方(x2)檢驗,各研究資料的差異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體檢者基本情況 1571例體檢者按照年齡、BMI和性別進行分組,統計結果見表一。本研究中體檢者性別比例差別較小,在三個年齡階段的體檢人群中31-44歲體檢者數量最多,體檢者體重指數為肥胖和偏低人群數量較少,肥胖比例為4.9%,超重數量達到26%。

表1 體檢人群年齡體重指數和性別的基本分布情況
2.2不同年齡段體重指數與性別關系分析 在劃分的三個年齡段中對性別與體重數據比較分析,統計結果見表二。三個年齡階段的體檢群體中,男性體重指數為超重的發生率均為女性的2倍以上,15-30歲年齡階段超重發生率男性高達女性的2.8倍,三個年齡段中,超重人群中男性與女性的構成比例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BMI為偏低發生在15-30歲女性中的比例明顯較男性和其它年齡段高,BMI為肥胖發生在31-44歲的男性的比例較女性高約2.7倍。

表2 不同年齡段性別與體重指數的分析
2.3不同年齡段血脂檢測結果與性別關系分析 首先比較不同性別的血脂結果,檢測統計結果見表三。TC異常的發生率男性為女性的1.8倍,男性TG異常的發生率為女性的2.28倍,LDL異常的發生率為女性的1.53倍,TC、TG和LDL異常比例與正常構成比在男性和女性之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HDL異常與正常構成比在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進一步分析不同年齡階段性別與血脂檢測結果,統計結果見表四。15-30年齡段人群男性和女性的TG異常情況差別很大,男性異常發生率均為女性的2.4倍。TC異常的差異在男性與女性中主要發生在31-44歲,男性異常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4倍;且此年齡段TG,LDL異常情況男性均比女性嚴重,男性TG異常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6倍,LDL異常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1.8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其他年齡階段的差異不具有顯著性。TG異常與正常構成比例在三個年齡段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3 不同性別與血脂檢測結果的分析

表4 不同年齡段性別與血脂檢測結果的分析
2.4不同年齡段體重指數(BMI)與血脂檢測結果的分析 比較不同體重指數(BMI)的血脂檢測結果,統計結果見表五。TG異常發生率在超重人群中最嚴重,在肥胖人群中次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LDL異常發生率在超重人群中也是最明顯的。分析超重人群中不同年齡階段血脂檢測結果在不同性別中的差異,統計結果見表六。在整個15-59歲年齡階段,超重男性TG比例都比女性高,在31-44歲TG異常在男性人群中占50%左右,男性異常發生率(53%)為女性2.5倍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重女性隨年齡階段的增加TC,TG,LDL異常的比率增加。超重人群中45-59歲年齡段TG和LDL異常在兩性別中都表現出較高的比率,但男女之間的沒有顯著性差異。

表5 體重檢測結果與血脂檢測結果的分析

表6 超重人群中不同年齡段性別與血脂檢測結果的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肥胖的發生率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肥胖與諸多慢性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會對健康產生嚴重的危害。本研究人群中,超重發生率為26.1%,肥胖發生率為4.9%,比較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2],兩者比率均低于全國水平,其中肥胖的發生率較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還低。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而肥胖又與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疾病密不可分。肥胖作為涉及代謝和神經系統的復雜疾病,預防肥胖的發生和針對肥胖的治療工作對人們的健康至關重要。人群中可能導致肥胖發生的因素涉及遺傳,環境(飲食,生活習慣,工作壓力)等,而一個地區的肥胖的發生可能是具有一定的共性,調研這些共性能夠為區域內健康的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明確的方向。
研究發現超重和肥胖者TG異常率明顯高于正常體重人群[3],中青年男性TG與全身脂肪含量和腰圍呈現直線相關關系[4],血脂異常中年男性罹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相關疾病的風險較正常人增加[5],云南省居民血脂調查發現近1/3居民存在高TG的血脂異常[6]。本研究群體中血脂TG異常為21.6%,較云南省的水平較低,但是本地區的LDL異常率11.5%,相較云南省居民較高。本研究群體中,超重主要發生在15-59歲年齡段男性群體中,男性體重指數為超重的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以上,且31-44年齡段血脂異常率程度最嚴重。女性隨年齡段增長,血脂異常率不斷增加,15-30年齡段女性體重偏瘦的比較多,是否是對于身材管理過于嚴格導致可能的營養不良,進一步研究發現群體中血脂異常水平男性為女性的1.5倍以上,呈現出與超重異常發生一致的水平,尤其是15-30年齡段血脂異常率最高。因此繼續分析血脂異常和體重指數異常的關系,發現這種異常與TG和LDL檢測結果具有很密切的關系,與TC和HDL沒有明顯的聯系,多為高甘油三酯高脂血癥,可能與當地的飲食習慣(高碳水,高糖飲食(米線,洋芋,豆腐等為主要食物)有關。同時發現超重發生的年齡段和血脂異常的年齡段男性出現在31-59歲,而女性者稍晚于男性出現在44-59歲,男性超重比女性多。這就提示男性從30歲年齡段,女性從40歲年齡段就要重視預防工作,避免隨年齡增加而發生高脂血癥。研究還發現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血脂異常率高,肥胖與血脂異常存在一定的聯系,雖然肥胖發生涉及的因素,遺傳因素,年齡因素,激素水平的變化等都不可控,但是社會因素,生活習慣,行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結合本地區的情況,對不同年齡層的人群,尤其是男性有針對的開展健康教育,加強運動,合理膳食,進行良好的心理疏導,改善睡眠,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心健康,積極對體重進行控制,避免超重,肥胖的發生,有效的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