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人民醫院眼科,山東 濟寧 272200
重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目前眼科臨床最為常見的角膜疾病之一,同時也是病情嚴重性最高的疾病[1]。重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具體病情嚴重程度與患者感染的菌株毒力相關,該疾病的出現會對患者的視力水平造成較大影響,會導致患者失明的可能性大幅上升[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分析重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延誤治療影響因素及綜合治療效果,詳情如下。
1.1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9年2月—2020年1月,入選的68例重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均于我院就診治療。所有患者均接受綜合治療,對患者就診史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對象男女比例為37/31;年齡30~72歲,平均(50.37±7.26)歲。納入患者標準均參照重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診斷標準進行。排除認知異常、溝通困難患者。倫理標準委員會批準該研究進行,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且同意參與。
1.2方法 通過全面分析患者就診史來探尋患者延誤治療原因。所有患者均接受綜合治療,治療詳情:患者口服更昔洛韋,其服藥劑量根據患者病情決定,需控制在0.5g到1.0g之間,同時聯用更昔洛韋眼用凝膠,單日用藥頻率為4次,此外還予以患者0.1%氟米龍滴眼液,用藥頻率均根據患者病程及病損情況決定,單日用藥頻率需控制在3到6次之間,若患者存在虹膜炎癥,還需予以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用藥,單日用藥頻率控制在1到3次之間,若患者存在角膜潰瘍、角膜上皮不完整情況則需予以潑尼松龍口服用藥,單日共用藥1次,單次服藥劑量控制在20g到30g之間。
1.3觀察指標 患者延誤治療原因。對比分析患者治療前后角膜病征狀況,評估維度包括角膜水腫、角膜后沉著物、角膜浸潤、角膜后彈力層褶皺以及角膜混濁,4分為單項總分,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4.0軟件對患者治療前后角膜病征狀況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差異顯著。
2.1患者延誤治療原因及患者治療前后角膜病征對比狀況 經嚴密分析患者就診史后,發現患者延誤治療的主要因素為未準確對患者原發病及病原體進行診斷;患者治療后角膜水腫、角膜后沉著物、角膜浸潤、角膜后彈力層褶皺以及角膜混濁的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分析患者治療前后角膜病征狀況分)
虹膜炎癥、眼部小梁網炎癥是重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臨床常見伴發病癥,并由此會導致多種臨床癥狀出現,會對臨床診斷造成干擾,導致誤診的發生概率上升。臨床上重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主要容易與虹膜睫狀體炎綜合征、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以及青睫狀體炎綜合征等疾病混淆,誤診情況的出現會對患者的正常治療產生明顯影響,導致延誤治療情況發生[3]。
由于重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因此臨床上對該疾病患者治療需考慮患者實際病情、個體差異等多方面情況。更昔洛韋作為重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臨床主要抗病毒用藥,具有半衰期長、穿透性強的藥物特點,能夠起到積極的抗病毒效用[4]。氟米龍屬于糖皮質激素藥物,其主要用藥效果為刺激局部膠原酶,提高其活性,若患者角膜存在缺損潰瘍情況則不宜應用該藥物治療,需應用眼表保護劑及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5]。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療后角膜水腫、角膜后沉著物、角膜浸潤、角膜后彈力層褶皺以及角膜混濁的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角膜情況,能夠明顯幫助患者提高眼部功能。
綜上所述,未及時對患者原發病及病原體做出有效診斷是延誤患者治療的主要原因,綜合治療方案在改善重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狀況方面具有突出療效,值得在臨床醫療中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