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鳳
棗強縣人民醫院,河北 衡水 053100
肺結核是乙類傳染性疾病,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主要有比例法藥敏試驗、羅氏固體培養、痰涂片鏡檢等,但是需要的時間較長,不利于疾病的快速診斷和控制。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快速核酸檢測系統在臨床上得以有效應用,可以在2h內快速檢測是否為結核感染,并且能夠快速檢測是否有耐藥性。本文以我院的肺結核患者為例,分析快速核酸檢測系統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 59例患者,男性52例,女性27例,年齡39歲~64歲,平均(51.6±3.4)歲;初次治療的患者有50例(84.75%),復治的患者有9例(15.25%)。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為肺結核確診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抗結核治療之前需要采集3份痰液標本,分別為清晨時痰液、夜間痰液以及即時痰液,分別進行痰培養、涂片檢查以及EasyNAT-TB檢測。痰培養結果為陽性的標本需要對其進行比例法藥物敏感性試驗以及菌種鑒定[1]。

表1 肺結核患者EasyNAT與痰培養、痰涂片檢驗、細菌學檢測結果對比(n)%
涂片檢查:按照《結核病實驗室檢驗規程》進行觀察,需要觀察300個視野。未發現抗酸桿菌則為抗酸桿菌(-);300視野中包含1條~8條,則需要報告菌數;100視野中發現3條~9條,則為抗酸桿菌陽性(1+);10視野中抗酸桿菌1條~9條,則為抗酸桿菌陽性(2+);每視野中酸桿菌1條~9條,則為抗酸桿菌陽性(3+);每視野中抗酸桿菌≥10條,則為抗酸桿菌陽性(3+)[3]。
EasyNAT-TB檢測:使用全自動EasyNAT檢驗儀、配套試劑,2h后觀察結果。取痰液或支氣管沖洗液等臨床標本,經液化處理、離心法提取DNA模板,用交叉引物擴增技術(CPA)在63℃恒溫下完成結核分枝桿菌DNA的擴增和雜交,然后在密閉的一次性核酸檢測裝置中用免疫層析乳膠標記試紙條定性檢測擴增產物。免疫層析顯色法技術:核酸檢測試紙條包被上特異性的核酸納米級膠體金顆粒和特別標記的核酸探針,使擴增后的檢測產物和膠體金顆粒結合,在試紙條的檢測線(T線)上顯色來檢測DNA擴增產物;如果無目標DNA,特異性探針則將無法把擴增產物與標記物連接,結果無顯色。
痰培養方法:用于培養的標本根據快速核酸檢測或涂片結果進行選擇(3涂2培),盡量選擇2份陽性結果的標本進行培養,每份標本接種2個羅氏培養管。取1ml~2ml標本,對其進行常規消化、離心處理,而后取0.5ml沉淀物接種在羅氏培養管內,將其平放在溫度為37℃的培養箱內進行培養,次日觀察培養情況,并將培養管直立。培養第三天、第七天觀察培養情況,之后每周觀察一次,培養陽性管進行菌種鑒定和藥物敏感性試驗,陰性培養管則需要繼續進行培養,并且需要持續培養到8周[2]才能報培養陰性。
根據以上方法的聯合使用,有利于及早發現肺結核,肺結核患者臨床診療的效果顯著提升,有利于提高治療有效性,盡早采取隔離治療等措施,降低該疾病的不良影響。
EasyNAT-TB應用在肺結核疾病的診療中,其檢查結果與痰培養、痰涂片、細菌學檢測結果對比,均有顯著差異,但聯合應用在肺結核的診療中,更有利于提高肺結核診斷的準確性,進而提高治療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在臨床上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