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麗
青島西海岸新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山東 青島 266555
在全球范圍內我國抗菌藥物的使用率較高,其中抗生素在門診和住院部的使用率最高,人均年用量為138g是美國的10倍。有相關報道稱,我國I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更是高達95%左右[1]。為規范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合理性,減少用藥誤區及濫用抗生素帶來的不良影響,臨床一直在探究更加有效的干預措施。本研究就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藥學干預措施及其臨床效果進行如下探討。
1.1一般資料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16-81歲,平均(45.23±5.48)歲。觀察組男23例,女25例;年齡16-80歲,平均(44.47±5.62)歲。兩組資料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對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按照醫師處方進行常規用藥,無干預措施。
1.2.2觀察組 采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藥學干預,方式如下:①成立點評組:由藥劑科和頜面外科共同成立病例點評組,每月對抗菌藥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并由評估結果制定干預措施,并將結果反饋到門診醫生;②抗菌藥物知識普及:由資深藥師通過講座的方式向醫護人員深入普及抗菌藥物使用現狀及濫用危害,并由臨床科室向患者及家屬進行普及;③特殊級別抗菌藥管理:對于特殊級別抗菌藥物規定臨床使用指征和使用級別,施行用藥審批制度,填寫申請表并由副主任以上級別醫師簽字審批;④細菌耐藥性檢測:需使用抗生素者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相應抗生素,用藥后需跟進藥敏試驗,及時調整用藥方案;⑤藥師參與:由資深藥師參與每日的抗菌藥物使用與管理,根據患者用藥后病情變化及檢查結果指導臨床調整用藥方案,防止延誤病情。
1.3評價指標 (1)對比兩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包括抗生素使用率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發生率。(2)對比兩組抗菌藥物費用及其占總醫療費用的百分比。(3)記錄并對比兩組臨床療效,分為痊愈、好轉、無效3個層次,有效率=痊愈+好轉。

2.1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觀察組抗生素使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對比 n(%)
2.2治療費用 觀察組抗菌藥物費用和抗菌藥物在治療費用中占比分別為(602.45±43.54)元、(0.28±0.06)%均低于對照組(865.87±56.75)元、(0.41±0.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524、9.007,P=0.000、0.000)。
2.3 療效 對照組痊愈25例,有效15例,無效8例;觀察組痊愈32例,有效14例,無效2例,觀察組有效率95.83%高于對照組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09,P=0.045)。
抗生素是術前預防性治療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藥物,目前在許多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中濫用抗生素現象仍較為普遍,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主要為村醫療設施缺乏,對于一些咳嗽、高燒等常見癥狀的治療往往憑患者癥狀主觀性選擇用藥,另外,抗生素的適應證標準較寬未得到嚴格控制[2]。抗生素濫用往往會導致耐藥性產生,并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力。因此,通過有效措施加強抗菌藥物的管理是規范臨床用藥的重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抗生素使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發生率、抗菌藥物費用、抗菌藥物費用在總醫療費用中占比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療效更高,提示藥學干預措施下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能減少濫用抗菌藥物的發生率,提升治療效果,降低治療費用。臨床藥師的藥學干預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更加經濟、有效、安全的用藥方案,提升用藥科學性[3]。通過藥師進行藥學指導干預能彌補主治醫師在抗菌藥物知識上的不足,糾正臨床不合理用藥誤區,提升臨床治療精準性,保證治療效果。本研究中由藥劑科、皮膚科、內科和外科共同組成評估小組了解院內抗菌藥物使用現狀,并將制定措施反饋到各科醫師,改善抗生素濫用和抗菌藥物選擇誤區。在用藥前進行細菌藥敏試驗有利于規范對細菌耐藥性監測,及時調整用藥方案。對于一些特殊抗菌藥物的使用級別和臨床使用指征進行嚴格管理,通過審批措施管制此類藥物的使用頻率,減少藥物濫用現象。
綜上所述,藥學干預措施下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能降低濫用抗菌藥物的發生率,減少治療費用,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