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婷
土默特左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100
所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體指的就是發生突然且容易損害社會公眾健康的傳染病疫情或者是群體性且不明原因的疾病等事件。此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很容易危害公眾的健康,甚至會對社會經濟、政治穩定性和環境等帶來不利影響。為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需合理采取應急對策加以處理,以保證群眾安全與社會穩定。但在研究實踐中發現,很多疾控中心應急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有限,因而影響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效果。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1基線資料 本課題隨機選取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與本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0個進行統計學比對,全部入選對象均處于正常運營狀態。
1.2方法 在研究初期,專業工作人員需收集國內外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資料,并形成研究思路[1]。作為研究人員需結合省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具體狀況,對問卷調查的具體內容加以制定,并向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發相應的問卷,由工作人員認真填寫,將問卷再次回收并整理相關數據,下發問卷均全部回收,有效率為100%。
1.3評價指標 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進行調查與評估。
通過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預案的分析可發現,災難事故預案、中毒類預案、傳染疾病預案、自然災害預案的占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應急預案比重分析(n/%)
目前階段,人們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均有所改變,且自然環境有所變化,使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率顯著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會嚴重影響社會的安定性,不利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為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面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下,需合理采取防控策略,盡可能避免其帶來的不利影響[2]。
當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一方面,物資儲備不充足。大部分政府機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費用規劃中僅劃分部分預算費用,因費用有限,使得常規性的儲備疫苗與現場采樣設備等多種物質的準備并不充足[3]。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就很難獲得充足的物資。
另一方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不足。雖然省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均會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專業培訓,但在內容方面十分片面。絕大多數疾控中心僅會組織基礎人員參加培訓亦或是開展多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培訓,因而此機構內部人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相對薄弱。
結合當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的實際情況,政府部門需采取以下可行性較強的改進措施:
其一,需正常供應應急物資。政府部門需根據目前現狀,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可能性做出預估,并且預測發生此類事件以后所需物資,在應急范疇內合理納入必要的財務費用[4]。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得必要資金以后,應對讀物檢測設備、常規儲備疫苗以及消毒滅殺藥品等相關物品進行采購,進而規范性地管理應急物品,進而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下能夠將應急物資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其二,應急保障機制的完善。作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負責人員,要對公共衛生事件資料與信息進行定期搜集,并結合衛生事件發展趨勢加以預判,對衛生事件轉變成公共衛生事件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另外,負責人員應組織內部工作人員參加相關性培訓,并在培訓的過程中對其展開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流程的宣傳教育,使其能夠熟練掌握應急物資使用的具體方式,在定期培訓的基礎上即可使工作人員自身應急能力不斷完善。在此基礎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應結合衛生事件具體類型科學合理地制定應急預案,以確保在發生衛生事件的情況下可根據應急預案內容有順序地進行處理[5]。
其三,人才的引進與科研活動的開展。為確保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不斷增強,就要強調人才引進與培養的重要性。為此,要注重對較高專業能力人才的引進,借助科研活動不斷增強其預防疾病的能力,特別是復雜突發事件處理能力。一般情況下,可通過病原學檢測方法、突發事件應對措施等的探索路徑,有效提升處理常見突發事件的效果。
根據以上研究數據表明,對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而言,一般應急預案的類型包括災難事故預案、中毒類預案、傳染疾病預案、自然災害預案,且占比最高的災難事故預案。為不斷提高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應急能力,還需在未來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盡可能在短時間內采取應急措施,規避對社會與群眾的不良影響。
總體來講,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當與衛生事件的發生形勢有效結合,考慮深發展狀況,對應急預案加以制定,以全面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更好地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