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珊 柴云云 劉文超
昌樂縣人民醫院,山東 濰坊 262499
感染性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這些疾病不僅延長了患者的住院時間,也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了醫療開支,甚至可能導致醫患雙方關系的惡化,引發醫患糾紛[1]。本研究旨在探討有別于常規護理的優質護理服務對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護理價值,選取共計89例患者展開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4~2019.4月時間段內我院收入的89例患感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納入研究,將其按照臨床護理方法進行分組。對照組44例,行常規護理,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齡24~79歲,平均年齡(37.6±6.9)歲;觀察組45例,行優質護理,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24~78歲,平均年齡(38.2±6.8)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并無顯著差異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根據患者患病情況給予宣教,為患者講授注意事項,提高患者臨床治療的依從性,并配合護理操作。
觀察組患者行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①設置專業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定期組織專業培訓,提高專業操作能力。②同時為患者講解自身所患感染性疾病的相關知識,了解及病護理方法,樹立患者正確的觀念。③很多患上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難免出現焦慮的心理情緒,護理中要針對這一情況加以干預,告知患者疾病可控可治,對于患者提出的疑問要及時解答。同時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同主治醫師進行溝通,對患者治療期間使用的器械、藥物的用法用量要了熟于心。④保持病房內安靜,空氣溫度和濕度的適宜,病房內燈光不宜過強,夜間因叮囑患者保持良好休息,不要熬夜,飲食上做到清淡、易消化,盡量不吃或少吃辛辣、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及SAS評分變化情況。護理質量使用醫院自制護理質量評價量表,由3名護士長綜合評定,分為A~D四個級別,A表示護理質量好,B表示護理質量良,C表示護理質量不理想,D表示護理質量差。患者焦慮情緒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判定,分值越高表示焦慮癥狀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本臨床研究所有患者資料均使用Excel表格統計,經SPSS 19.0軟件做數據分析處理,若P<0.05則表示差異顯著。
2.1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對比 觀察組患者A級護理例數顯著多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B、C、D級護理質量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對比[n,(%)]
2.2兩組患者SAS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4560.5±5.140.6±4.8對照組4460.1±4.747.9±6.8t0.3855.862P0.7020.000
感染性疾病是一種微生物引起的炎癥或器官功能障礙,一般是由于住院患者自身抗菌能力較差所致[2]。
近年來我國醫院較為常發的感染性疾病有腹腔感染、肺結核、乙肝、銀屑病,這些疾病極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因此探求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十分重要[3]。優質化護理以患者為出發點,成立針對性護理小組,組內成員均為專業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通過科學有效的護理指導,從環境、心理、宣教等多個方面對患者進行了護理干預。從結果不難分析,此種護理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提高臨床治療的依從性,尤其是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焦慮癥狀有極大改善意義,觀察組患者護理前(60.5±5.1)的SAS評分,在護理后下降至(40.6±4.8),成效斐然。從護理質量來看,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極大的提高護理中A級評分占比,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A級達57.78%,B級達28.89%,僅有13.33%的患者護理質量為C、D兩級。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護理質量,改善患者內心焦慮情緒,具備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