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日古楞
庫倫旗醫院,內蒙古 通遼 028200
腦梗塞疾病由于發病急,且多發生在患者休息睡眠期間,且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麻木,因此在初步發病時,患者往往意識不到,等病情加重以后,再去檢測治療后,就會加重治療難度[1]。此病致殘率、復發率以及死亡率都比較高,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有嚴重的影響臨床上一般采用西藥對腦梗塞患者進行治療,但是單一的藥物治療難以取得較好的療效,必須采用聯合用藥的方式進行治療[2]。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梗塞患者進行研究,共選擇74例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將他們劃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其中實驗組男女比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2.45±5.56)歲;對照組3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齡44-77歲,平均年齡(53.65±3.75)歲;所有患者均沒有嚴重的腫瘤疾病、心肺功能障礙以及過敏體質等疾病。
1.2方法 藥物治療前,先給予兩組患者常規檢查,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后,給予對照組單一用藥治療,并告訴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進行治療,0.1g/次,1次/d;實驗組除了對照組的藥物治療外,還要用氯吡格雷實施治療,1次/d,口服,75mg/次。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15d,同時要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情況。
1.3觀察指標 療效評定:顯效:神經功能恢復率達到90%以上;有效:神經功能恢復率在45%至90%(不含)之間;無效: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率在45%(不含)以下。有效率=(顯效+有效康復)/總人數。
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請,采用NIHSS量表對其進行評分分析,所得分數越高,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反之越輕。

2.1治療后,兩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比較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發現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9%,明顯高于對照組81.1%的治療總有效率,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治療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n/%)
2.2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情況比較差異性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神經功能損傷比較差異性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治療前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傷比較
腦梗塞一般是由于人體腦部供血不足,腦部循環系統出現問題而導致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其病因與動脈粥樣硬化有很大的關系,進而致使血小板±凝聚成血栓,導致的中央腦組織軟化、壞死[3]。腦梗塞常與壞死的中心區以及周圍的缺血區的半暗帶組成,這個區域一般存在豐富的血管,血液循環集中地帶,神經細胞活躍度比較大,就能夠有效的促進此區域的血液循環,進而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障礙,就能夠有效的抑制此病情的進一步發展[4]。另外,腦梗塞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和腦組織損傷也有很大的關聯性,因為患者腦組織發生損傷后,局部血液濃度就會升高,此時可能會減慢患者顱內血液流速,這樣患者的血流灌注量就會明顯的降低,導致血栓的形成。因此在治療腦梗塞時,主要是降低患者的全血粘度,對患者腦組織缺氧情況的改善作用比較明顯,進而很好的恢復患者的神經系統。
臨床上治療該病所使用的藥物也比較多,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都是臨床常用藥物,其中氯吡格雷對患者血皮內皮功能的保護作用比較明顯,能加快蛋白酶的釋放與溶解,并刺激磷酸蛋白酶酸化。此藥物在患者體內經過一系列的生物轉化,對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同時也能阻滯其他激動劑釋放ADP,這樣就能夠很好預防患者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是相當廣泛的,它屬于是一種解熱鎮痛藥物,該藥物對優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有較好的效果,治療血栓疾病效果較好。一般情況下缺血性毛血管并發病后即可以給予患者阿司匹林進行治療,患者血栓不嚴重的時候,可以給患者服用少量的阿司匹林進行治療,能夠預防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并定期檢測患者凝血功能,預防患者出現再次出血的情況。但是,阿司匹林對人體作用比較強,患者服用藥物后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特別是老年患者,多數都有胃病,該藥對患者胃部的刺激比較大,使用時應該從多方面考慮應用。氯吡格雷結合阿司匹林在腦梗塞疾病治療中,協同效果比較好,二者藥物相互彌補,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經過此次研究,發現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又顯著的差異性,P<0.05,說明二者聯合應用效果更佳。治療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差異性較大,P<0.05,說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聯合應用治療腦梗塞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
綜上所述,氯吡格雷結合阿司匹林治療腦梗塞疾病,不僅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臨床用藥安全性比較高,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