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青島市黃島區長江路街道富春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 青島 266555
手術是臨床多種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案,為確保手術治療效果及安全性,圍術期需使用抗菌藥物,如何確保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1]。藥學干預是臨床用藥的有效監督干預模式,通過對處方的審核可及時發現不合理用藥等問題,并做出有效調整,可顯著提高臨床合理用藥率,降低藥物不良反應及醫院感染發生率,進而確保患者安全有效的完成治療[2]。現階段,藥學干預對圍術期患者應用抗菌藥物的價值缺乏針對性研究,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1年時間內238例手術患者資料的分析,重點探討藥學干預的實際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2019年4月我院開展本次研究,持續時間為1年,此時間段手術患者共計238例,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男女比例62:57,年齡范圍14-69歲,均值計算結果(40.28±6.44)歲,科室分布為骨科(57例)、婦產科(38例)、普外科(24例),對照組男女比例61:58,年齡范圍12-65歲,均值計算結果(40.22±6.41)歲,科室分布為骨科(55例)、婦產科(40例)、普外科(24例),基線資料組間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未采取藥物干預,研究組患者采取藥學干預,院內依據上級主管部門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相關要求開展藥學干預,主要措施包括設立藥學干預機構、抗菌藥物審批管理、處方點評、醫務人員培訓等。(1)設立藥學干預機構:院內設立藥學干預專業機構,成立合理用藥管理小組及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小組等機構,由臨床藥師負責管理工作,并明確臨床各科室醫務人員責任。定期召開藥學干預相關會議,明確各科室圍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總體目標,并將目標完成情況納入醫師考核指標。(2)抗菌藥物審批管理:建立圍術期抗菌藥物分級審批管理制度,依據院內患者圍術期實際應用抗菌藥物情況調整分級管理明細。院內醫師參與抗菌藥物使用培訓考核,達標后方可開具圍術期抗菌藥物處方。(3)處方點評:處方點評是藥學干預的重點環節,院內召開處方點評會議,組織院內醫師、藥師、感染控制專家等對抗菌藥物處方進行點評,并將點評結果告知對應醫師,對于不合理處方提出整改意見,并給予相關醫師必要的處罰。(4)醫務人員培訓:為提高圍術期抗菌藥物合理用藥整體水平,院內聘請抗菌藥物專家到院開展醫務人員培訓,發放抗菌藥物使用規范,院內通過設置宣傳欄、微信公眾號推送等方式積極宣傳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相關知識,使全體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圍術期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重要作用。同時,建立完善的藥師查房制度,定期分析院內信息管理系統中的相關處方,預先干預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并對使用抗菌藥物病例進行追蹤,如發現處方中存在問題,需第一時間與臨床醫師溝通,并及時整改。每月對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率不斷提高。
1.3評價標準 評估組間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切口感染發生率、用藥療程、給藥時間等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為確保數據分析計算結果準確,采用SPSS23.0軟件計算各類數據,本次研究中計數資料為(%),檢驗方法為χ2,如P<0.05,則組間有差異。
2.1評估組間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切口感染發生率 評估組間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切口感染發生率,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評估組間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切口感染發生率(n/%)
2.2評估組間用藥療程、給藥時間 評估組間用藥療程及給藥時間,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評估組間用藥療程及給藥時間(n/%)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經藥學干預后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切口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且給藥時間及用藥療程顯著縮短,提示藥學干預應用效果顯著。抗菌藥物藥學干預的主要作用為降低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率,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減少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事件發生率。本次研究中采取的藥學干預措施以相關管理機構關于抗菌藥物的規定為基礎,院內設立藥學干預相關機構,明確醫務人員責任,可提高其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重視程度。同時,院內開展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加強對圍術期抗菌藥物審批,配合處方點評可確保不合理用藥情況及時發現并得到有效糾正[3]。同時,院內大力開展抗菌藥物使用教育培訓考核,可提高臨床各科室合理用藥知識掌握水平,有助于降低不合理用藥及感染發生率。
由此可知,圍術期應用抗菌藥物期間配合采取藥物干預措施效果顯著,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切口感染發生率均顯著降低,用藥療程及給藥時間趨于合理,可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