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君
桓臺縣索鎮耿橋衛生院,山東 淄博 256400
心血管內科較為多見的疾病之一就是高血壓,患者的癥狀主要有頭痛、頭暈、心悸胸悶、頸項板緊、注意力無法集中等,還會并發腦部、腎臟等各器官功能的損害[1]。臨床治療中除了給予患者藥物進行治療之外,還需給予患者相應的臨床護理等,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血壓指標。本文選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學倫理會批準,選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96例高血壓老年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8例,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齡41~79歲,平均(59.99±7.26)歲;研究組48例,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齡42~80歲,平均(61.00±7.45)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指導患者用藥、進行健康宣傳教育、實施環境護理等。研究組給予臨床護理路徑:①入院治療的第一天,由護士長、主任、責任護士長、主管醫生共同組成一個醫護組。醫護人員應該對患者身體的狀況、病情進行檢查、分析,給患者量身制定具體的臨床護理路徑。②入院后的2-3天,護理工作人員應給患者提供更貼心、有預見性、優質的護理,且應定時檢查患者的各項指標,并將記錄工作做好,進而給后期的治療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并給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的知識,告知患者藥物效果、用法、用量、需注意的事情等。③入院后的4-6天,護理人員給予患者飲食、運動宣教,叮囑患者多吃膽固醇、脂肪較低的食物,生命體征穩定后,適當進行運動。④入院后的7-11天,護理人員講解疾病預防保健的知識、出院需注意的相關事項,叮囑患者戒煙戒酒。
1.3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血壓(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兩組臨床護理效果:癥狀基本消失表示顯效,癥狀明顯改善表示有效,否則表示無效,總有效=有效+顯效。

2.1兩組臨床效果 研究組顯效33(68.75%)例,有效14(29.17%)例,無效1(2.08%)例,總有效率97.92%;對照組顯效23(47.92%)例,有效16(33.33%)例,無效9(18.75%)例,總有效率81.25%,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
2.2兩組血壓情況比較 研究組舒張壓、收縮壓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情況比較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日常飲食、生活習慣的轉變,導致高血壓疾病產生的幾率逐漸上升。老年患者是主要的患病群體,其患病率、致殘率均較高,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嚴重影響[2]。老年高血壓疾病的主要癥狀有耳鳴、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眠差、周身水腫、心悸氣短,病情嚴重的會引起中風、形成胸痹等。如果老年高血壓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會對其心腦腎等造成損傷。臨床除給予患者治療還需配合有效的護理模式,進而才可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為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效果,本文針對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總有效率97.92%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1.25%,差異具統計意義;護理前,兩組舒張壓、收縮壓比較沒有明顯差異,護理后研究組舒張壓、收縮壓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意義;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效果明顯,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究其原因,可能是臨床護理路徑是新型、高效的臨床護理方法,更加重視老年高血壓疾病患者護理的差異性,針對不同時間給予患者不同的護理,且可以增強臨床護理的整體質量、效率[3]。給予患者臨床護理路徑可幫助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讓患者多吃清淡且營養豐富的食物,有效改善患者血壓指標[4]。同時臨床護理路徑可以讓護理工作實現進一步的規范化、程序化,充分體現出護理工作的科學性、嚴謹性,進一步完善工作標準,幫助患者快速康復[5-6]。
總而言之,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效果較好,可對患者血壓進行有效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