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玲
桓臺縣荊家鎮衛生院,山東 淄博 256406
在糖尿病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實施相關的護理措施保證治療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在內分泌科糖尿病護理工作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的75例樣本均是2018年6月--2019年6月到本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的糖尿病患者,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對患者進行分組,實驗組和對照組。
實驗組40例:男女患者的數量分別21例和19例,患者的最大年齡是72歲,最小年齡是41歲,平均年齡是(63.56±5.67)歲,患病時間(10.62±3.89)年。對照組35例:男女患者的數量分別18例和17例,患者的最大年齡是71歲,最小年齡是39歲,平均年齡是(62.48±5.72)歲,患病時間(11.38±3.97)年。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對患者的血清進行檢測,保證血清水平在5.72mmol/L以上,TG水平要在1.70mmol/L以上;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同意本次實驗研究。排除標準: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婦女;具有精神病史、藥物過敏史;臨床治療數據不全的患者;合并出現心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癌癥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實驗研究。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的治療措施,降糖、氨氯地平治療等,對照組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實施基礎護理措施,主要是監督患者用藥、叮囑患者健康飲食等。實驗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2.1組建全程健康教育小組 小組的成員要包括科室的主任、護士長、醫師以及普通的護理人員,小組成員均具有較強的責任感以及護理經驗。然后對小組的護理成員進行培訓,強化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以及護理的了解,更好的對患者進行護理[1]。
1.2.2強化就診時的健康教育盡管糖尿病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但是部分患者對于此病的了解并不全面,對于糖尿病的危害、注意事項等并不清楚,治療的依從性也會隨之下降。醫護人員要通過多種方式對糖尿病進行宣傳,可制作宣傳冊、制作幻燈片、制作動畫視頻等,給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病因、癥狀、注意事項、危害、長期治療的必要性等,當患者入院就診后要通過這些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強化患者對于此病的了解,積極的配合治療。
1.3對比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血糖值進行對比,包括空腹血糖糖 (FPG)、餐后 2 h 血糖 (2hPG)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同時,利用本醫院自制的百分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值為100分,超過80分為滿意,60-80為基本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

2.1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對比 根據下表的數據可知,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后,實驗組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等指標分別為(4.48±2.35)mmol/L、(10.32±4.21)mmol/L、(6.32±1.35)mmol/L,對照組以上指標分別為(7.93±5.86)mmol/L、(15.89±5.42)mmol/L、(8.93±1.86)mmol/L,兩組差異顯著P<0.05,統計學存在意義,詳情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以及血糖值對比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根據下表數據可知,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0%,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74.3%,兩組差異顯著P<0.05,統計學存在意義,詳情見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較為快速,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也逐漸的養成,糖尿病患者的數量逐漸上升,受到了臨床上的廣泛重視。患病后患者需要長期的服藥治療,如果患者不能有效的對血糖進行控制,病情逐漸的惡化,會累及其他器官,會引發心血管等疾病,促使患者出現生命危險[2]。
因糖尿病具有患病時間長、終身治療的特點,所以很多患者在長期治療的過程中,治療依從性逐漸下降,或者因為心理、家庭等因素的影響,逐漸的喪失治療的信心,導致糖尿病的治療效果較差[3]。本文選取了75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成兩個小組,實施基礎護理的對照組以及應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實驗組,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不管是血糖控制水平,還是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總之,在內分泌科護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效果顯著,可提高患者血糖的控制水平,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