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義芳
濟南軍區黃河三角洲綜合訓練基地醫院,山東 東營 257000
慢性盆腔炎屬于慢性炎癥,為女性生殖系統疾病,主要發病部位包括生殖器官、盆腔腹膜與周圍結締組織,以白帶異常、疼痛和月經量的增加為主要表現,直接影響了女性的生活和工作,若治療不及時還會引起不孕。此疾病的病程較長且反復發作率較高,嚴重威脅了女性身心健康,因而很多患者容易產生恐懼與焦慮等一系列心理障礙[1]。在臨床研究中發現,以一般護理為基礎聯合心理護理應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護理中,可使臨床療效顯著改善,患者護理滿意度也顯著提高。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慢性盆腔炎護理中心理干預的效果十分有必要。
1.1臨床資料 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我院共收治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n=18)和對照組(n=18)。實驗組:平均年齡(36.93±2.54)歲,平均病程(1.12±0.36)年。對照組:平均年齡(36.75±2.62)歲,平均病程(1.97±0.41)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呈現為p>0.05,視為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一般護理,即采取用藥護理、環境護理和健康教育等多種措施。
實驗組應用一般護理+心理護理,一般護理方法同對照組,并結合患者心理狀態應用心理護理,主要方法如下:
①熟悉環境。患者在入院以后,護理人員應帶領其對病房環境加以熟悉,并結合其表現實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病因與機制,同時告知其具體治療方式與預后等,使患者負面情緒得到安撫,使其能夠正確認知堅持治療的重要作用,向其介紹成功治療案例,使患者治療信心不斷增強。很多患者會因病程較長且病情改善效果不理想等因素影響,使其抵觸情緒過于強烈。為此,應在家屬幫助下給予患者必要的安慰與鼓勵,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2]。
②健康教育。對患者講解慢性盆腔炎病因與發展的同時,還應告知其必要的預防方法,將衛生宣傳手冊發放給患者,使其能夠對疾病的認知更加深入。科學合理地指導患者,使其日常生活衛生習慣良好,以免加重病情或者是疾病復發。
③用藥護理。對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來說,需借助綜合治療方式,所以用藥類型、途徑與方法的差異十分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應注重用藥護理的作用,告知患者藥物作用于目的,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不斷提高。若患者因其他因素不配合治療,則要采取針對性心理疏導方式,對其煩惱進行傾聽,確保患者將情緒宣泄出來[3]。除此之外,要對患者配偶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告知其共同治療的重要作用。
1.3評價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護理滿意度指標數值。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3.0分析兩組數據,P<0.05表示數據有臨床統計學意義。
2.1實驗組、對照組臨床療效對比 前者高于后者,臨床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n/%)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 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比對照組高,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表2)

表2 對比實驗組、對照組護理滿意度(n/%)
慢性盆腔炎通常是急性盆腔炎尚未治愈而引起病情遷移產生的疾病,臨床以慢性疼痛和白帶異常為主要表現,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加之病情的反復發作,很多患者的治療信心會隨之喪失。人體屬于復雜整體,若出現不良情緒,會經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分泌能力而嚴重影響免疫系統與內分泌系統,使其抗病能力不斷降低,甚至藥物效應也會下降[4]。所以,在臨床治療慢性盆腔炎的過程中,對其心理健康狀況加以改善十分關鍵。
根據以上研究數據結果可知,實驗組患者在接受一般護理的基礎上聯合應用心理護理,使其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由此證實,將心理護理應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臨床治療中,可通過心理護理活動,結合患者病理特征、個性特點以及心理素質等狀況合理采取相應護理措施使得患者心理狀態得到整體改善,使其心理壓力得以緩解,以免對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總體來講,慢性盆腔炎患者在臨床治療中,聯合應用一般護理與心理護理,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樣可以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在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也為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