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梅
廣西壯族自治區腦科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0
腦梗死主要是患者局部腦血管病變而導致的一種腦組織缺血性壞死等情況,一般好發于中老年人[1],會導致患者出現局部運動或感覺等功能障礙情況,在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腦梗死疾病后,需要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從而降低患者的致殘率以及致死率。針對腦梗死患者一般選擇溶栓治療,在溶栓治療的同時,輔以適當的護理干預手段能夠顯著的改善患者的癥狀[2],穩定情況,提高患者的預后價值。此次研究主要針對腦梗死患者實施不同方式進行護理干預,詳見下文所示:
1.1資料 隨機將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我院90例腦梗死患者分為對照組(45例,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45例,早期康復護理)。納入標準:經過臨床醫學診斷為腦梗死;知情了解此次研究且當面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溝通障礙;臨床資料不全。觀察組中,平均年齡值為(47.56±4.25)歲,男性與女性分別為30例(66.67%)、15例(33.33%);對照組平均年齡值為(46.66±4.58)歲,男性、女性例數分別為31例(68.89%)、14例(31.11%)。2組比較,P>0.05,可對比。
1.2方法 2組患者均進行溶栓治療,即配合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腦神經保護治療等。
對照組:常規護理: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促使患者對疾病相關情況有所了解,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療以及護理等,使得患者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對患者相關指標進行密切觀察,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對其進行處理[3]。
觀察組:早期康復護理:①告知患者疾病相關情況,讓患者能夠對自身疾病有一個較好的了解,面對自身疾病不明白的地方進行詢問,護理人員需要親切的進行解答,解答過程中通俗易懂的讓患者能夠了解[4],從而對疾病的相關情況能夠得到相應的知曉。②告知患者治療的必要性,同時還需要讓患者明白治療的相關情況,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其他癥狀等,督促患者積極用藥治療,謹遵醫囑。③進行適當的早期康復功能鍛煉十分有必要,護理人員可以輔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進行全身關節各個方向的最大活動范圍的被動運動[5],動作輕柔,在鍛煉的時候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疼痛感,應該以不引起肢體疼痛為準,一直到患者的主動運動恢復。④對患者實施吞咽功能訓練,幫助患者按摩面部的肌肉以及咬肌等,每次10-20分鐘,每天3次,同時還需要鼓勵患者進行吹氣、伸舌等前后左右上下運動,在進食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咀嚼[6],在吞咽的過程中需要用手上推喉部。⑤在病情穩定后進行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復查的具體情況,指導患者家屬配合患者進行康復鍛煉,有異常情況需要及時進行處理。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生活質量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1.4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21.0軟件包進行計算此次研究中所出現的計量以及計數資料,并分別使用T檢驗、卡方檢驗,以P<0.05提示組間相比存在顯著差異性。
2.1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生活質量評分分)
2.2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
腦梗死屬于致殘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臨床一般首選溶栓進行治療,但是在溶栓過程中需要輔以適當的護理干預手段,從而使得患者的病情進一步穩定。
早期康復護理主要是在患者經過溶栓治療后,對其進行適當的康復護理干預,督促患者進行功能鍛煉[7],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利用中樞神經細胞的重組達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還能夠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質量評分起到相應的改善效果,還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促使加速患者的腦側支循環的建立情況,進一步促進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以及代償,改善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以及反應性[8]。
總而言之,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溶栓治療患者護理效果顯著,提高生活質量評分,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