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寧
山西省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山西 長治 046000
腦梗塞可導致患者的神經和運動功能受損,導致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下降,進而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同時給患者的家庭以及社會也造成了較大負擔[1]。因此,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應加強對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促進其神經和運動功能恢復。本文將對腦梗塞護理中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此次的研究對象均選自于我院收治的腦梗塞患者,患者入院時間段均在2018年10月~2020年9月,入選患者共70例。將其隨機分組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各有患者35例。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范圍在50~76歲,平均年齡為(63.35±10.28)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范圍在51~76歲,平均年齡為(64.18±10.31)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一步展開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用藥護理、健康宣教、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等。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一周內給予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主要內容為:第一,上肢鍛煉:首先給予患者健康上肢靜脈通道建立,以便后續注射用藥;然后為患者健康側的上肢配置固定帶,其目的是通過限制健康上肢的活動,來強行促進患肢的活動,每天的鍛煉時間在6小時左右。第二,下肢鍛煉:指導患者進行重復起坐動作,促進對患者下肢的鍛煉,重復50~200次,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確定重復次數。為了進一步提高下肢訓練的效果,逐步提升訓練難度,將座椅的高度逐漸從50cm降低至20cm。第三,負重訓練指導:負重訓練包括單腿抬腿訓練和雙腿綁腿訓練兩階段。首先進行2次/天的單腿抬腿訓練,10~50下/次。待患者單腿抬腿訓練能夠較為輕松地完成時,可進行雙腿綁腿訓練,2小時/天,負重重量逐漸從0.5千克過渡到2千克。訓練完成后,幫助患者按摩下肢,5分鐘左右。第四,為了刺激患者肢體肌肉的收縮,促進患者的肌肉收縮功能的恢復,采用熱毛巾擦敷,避免發生痙攣。通過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訓練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刷牙、用筷等。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NIHSS)、運動功能評分(Fugl-Meyer)以及Barthel指數(the Barthelindex of ADL)。
NIHSS:總分為42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腦神經受損程度越嚴重。Fugl-Meyer: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肢體運動功能情況越好。Barthel:總分為100分,評分越低表明依賴性越強、自主生活能力越差[2]。

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Fugl-Meyer、Barthel指數無顯著差異,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均降低,Fugl-Meyer和Barthel指數均升高,且研究組患者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Fugl-Meyer和Barthel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NIHSS、Fugl-Meyer、Barthel指數分)
腦梗塞是老年人群高發疾病,屬于神經內科腦血管疾病,可引起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障礙,引發偏癱等并發癥。早期的康復護理是改善該問題的關鍵。
在此次研究中,與常規護理下的患者相比,早期康復護理下的患者,其NIHSS評分更低,Fugl-Meyer和Barthel指數均更高。在早期康復護理中,患者的肢體在盡量早的時間內得到了被動和主動運動,其肢體的肌力、肌張力和神經受到刺激,能有效減少疾病產生的影響,幫助患者提升肢體活動能力[3]。并且康復護理中,通過活動刺激促進了神經元代償再生,新陳代謝以及血液循環,能有效防止患者出現肌肉萎縮、關節畸形等現象,促進患者神經和運動功能恢復。在此基礎上,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得到逐漸提升。在康復護理中需注意訓練強度以及時間,避免引起損傷。
綜上所述,對腦梗塞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能有效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與運動功能改善,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