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 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 武漢 430022
癌性傷口指癌癥原發于皮膚局部或其他部位轉移至皮膚所致的損傷, 是一種無法愈合的傷口。癌性傷口的特點表現為組織脆弱、易出血、感染和難聞的氣味、滲液多、疼痛等[1]。以往傳統的護理方法,無法滿足癌性傷口患者的需要,患者生活質量,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隨著醫療技術及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傷口護理理論及實踐也在不斷進步和創新,癌性傷口滲漏問題也得到良好的控制,所以適當、有效的護理方法,是促進傷口愈合的關鍵。此次通過在腫瘤癌性傷口管理中應用造口護理,在臨床實踐中取得較滿意的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科收治的腫瘤患者合并癌性傷口患者 68 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實驗組患者36 例 36 處癌性傷口,對照組 32 例32 處癌性傷口。其中對照組 女性 16 例,男性 20 例,年齡 36-60 歲,平均(45.4±2.24)歲。實驗組女性12 例,男性20 例,年齡40-64 歲,平均(46.64±3.14)歲。對比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傷口護理方法,實驗組采用造口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傷口處理的流程 (1) 準備無菌用物,將傷口處壞死組織徹底清除。 (2) 選用生理鹽水對傷口進行沖洗。(3) 傷口皮膚采用 0.5 活力碘消毒,之后使用造口粉保護皮膚,噴灑 3M 液體敷料,周圍皮膚損傷嚴重者重復上述方法 2~3 次,若伴有皮膚皺褶者,使用防漏膏填補,提高局部防滲漏效果[2]。(4) 根據患者癌性傷口的大小及皮膚情況選擇合適的造口袋,并修剪底盤。(5) 在便于引流的方向進行粘貼,全部完畢后,對細節進行修整,促進患者舒適的同時,使造口袋更加牢固。
1.2.2心理護理 加強心理護理,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癌性傷口易出血、氣味難聞,患者的自我形象紊亂,容易出現羞愧、焦慮、窘迫、孤獨。醫護人員的態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心態和對疾病態度。鼓勵患者表達自我看法和感受, 醫護人員要認真的傾聽, 適時地給予支持和幫助。要采取積極方式鼓勵患者, 避免表現對患者嫌棄; 盡可能地理解和包容, 以減少患者孤立感;及時換藥,保持環境清潔;尊重患者人格, 保護隱私和尊嚴;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病情惡化
1.2.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傷口滲漏發生率及周圍皮膚損傷發生率、患者滿意度
1.2.4統計學分析 采用 EXCEL 表格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當(P<0.05)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對比兩組患者傷口滲漏及周圍皮膚損傷發生率,見表1。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見表2。

表1 患者傷口滲漏及周圍皮膚損傷發生率

表2 患者滿意度
癌性傷口為臨床中慢性傷口的一種常見類型,其發生率在5%~10%,其代表著病人病情得到進一步惡化,對病人帶來了嚴重的生活影響,造成病人生活質量低下[3-4]。造口護理中使用的造口袋,能效將周圍皮膚與癌性傷口滲出液分離,造口護理中使用的皮膚保護膜能有效避免癌性滲出液對皮膚的刺激,銀離子敷料則可以吸收滲出液并有消炎、殺菌的作用,既保護了傷口周圍的皮膚不受損害,又緩解癌性傷口滲液的速度,同時也避免了感染的發生。醫務人員在進行傷口護理的同時, 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通過本次研究:實驗組患者癌性傷口滲漏及周圍皮膚損傷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癌性傷口管理中應用造口護理,效果明顯,傷口滲液的情況發生明顯緩解,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