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慶玲
山東省平邑縣銅石鎮衛生院,山東 平邑 273307
隨著近年來醫學技術的發展和新醫改的促進,人們對臨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護理人員在臨床中要求具有優良的護理技能和較高的護理質量,這樣可以提高治療依從性、減輕痛苦。婦產科患者多為住院治療,均為女性,情況比較多變且復雜,容易引起安全問題,這也就要求護理更加嚴格[1]。鑒于此,對于在基層醫院婦產科治療的140例患者,回顧性分析其病歷資料,發現護理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通過制定管理方案,取得了還不錯的效果,現將內容報告如下:
1.1基線資料 本院所選擇的婦產科患者均收治于2019年,回顧性分析140例患者臨床資料,發現患者的實際年齡從22歲到41歲不等,平均年齡是(27.45±13.54)歲;病種:子宮肌瘤38例,慢性盆腔炎21例,慢性宮頸炎49例,陰道疾病32例。
1.2方法
1.2.1提升護理安全意識 首先需要健全基層醫院的規章制度以及工作機制,樹立呵護患者的理念,要有愛心有道德,嚴格遵守安全操作和工作制度進行日常活動,對患者的病情需要及時反映,做到有效處理,避免病情惡化,盡快恢復健康。
1.2.2培養護理職業知識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整體狀態進行察言觀色,學會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通過心理知識來解決問題,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調節心態,正確看待分娩問題,緩解緊張氛圍,提供積極的場所有利于孕婦休養以及正常分娩。
1.2.3建立安全監督機制 通過實施工作規章,支配工作方式,制定機制監督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或者對護理工作進行考核,或者相互提醒,相互監督的規章等,防范于未然。制定控制院內感染管理辦法,落實控制工作,加大宣傳。
1.2.4完善管理體系[2]健全基礎設施,粘貼防跌倒標識和相關注意宣傳海報。配備醫療設施,建立消毒技術規范和制度,健全物品和藥品的管理,清理廢棄或者過期的藥物,定期保養和檢修儀器設備。完善規章制度,執行搶救流程,加強安全教育,合理排班,健全交接班制度,重點看護高危疑難患者。
1.3觀察指標 記錄實施管理方案前后的滿意度和護理差錯率。其中滿意度通過本科室自主設計的一套《滿意度調查問卷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其中滿意:90-100分,一般:80-90分,不滿意:<80分。總滿意度為滿意、一般例數之和的占比。
1.4數據處理 采取SPSS20.0實施統計學處理,以(P<0.05)為準,分析計數資料(百分比,X2檢驗),要求找出臨床對比具有差異的統計案例。
通過對于對比兩組管理效果,實施后會明顯優于實施前(P<0.05),差異較大的臨床對比現象和價值可以整理如下。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滿意度與護理差錯率的比較(n,%)
3.1在婦產科護理發生的安全問題造成的主要因素有:①護理人員對風險意識的了解程度不夠[3]。護理人員在患者診療前后,未能根據規章制度及時宣教需知情事項,或者未能按照要求進行操作,沒有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溝通,導致醫療糾紛的出現。②技術水平低。一方面是在選拔護理人員時聘任了沒有專業技能和經驗的護理人員;另外就是基層醫院對崗前培訓的關注度不高,許多未經受教育培訓就讓護理人員上崗工作,加上缺乏定期的考核及培訓,導致整體水平未有效提高。③基礎設備供應不足。受條件限制,編制人員較少。主要是因為聘任了職業資格證未取得的護士,加上比例失調,導致人員不足。另外現有的人員超負荷工作,導致情緒波動大、身心疲憊等問題,在工作中出現倦怠,導致對患者脾氣不好等,影響工作的正常實施。④管理制度不完善。基礎設施落后,未標記安全警示,還有受經濟限制,沒有分離新生兒科和產科,且沒有隔離產房,消毒措施也不嚴格,控制感染機構和機制未設立,導致控制感染力度不夠,增加交叉感染風險。
3.2由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婦產科患者在接受安全管理方案后,其滿意度更高,護理差錯率更低,與實施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取護理管理可以減少安全問題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基層醫院中進行護理管理可以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