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健
山東省濟南市兒童醫院,山東 濟南 250022
血液腫瘤指的是血液系統中的惡性腫瘤,常見的血液腫瘤主要包括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環境污染、遺傳、化學藥物等因素均可誘發該病。雖說近年來我國臨床醫療技術發展迅速,有效提高了血液腫瘤患兒的生存質量,但是血液腫瘤發病率卻仍舊居高不下[1-2]。為防止反復穿刺對患兒血管造成損害,減少藥物外滲的機會,臨床多對此類患兒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但是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導致患兒出現一系列并發癥,這會嚴重阻礙后續治療工作的開展,更是影響了整體治療效果。因此,對于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血液腫瘤患兒,臨床應積極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1.1一般資料 將2017年12月份至2018年12月份期間我院收治的40例血液腫瘤患兒納入本次研究,應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劃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患兒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齡(3.49±1.81)歲,白血病17例、惡性淋巴瘤3例;觀察組患兒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齡(3.17±1.83)歲,白血病18例、惡性淋巴瘤2例。兩組患兒均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且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均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患兒均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并分別采取普通護理與人性化護理,人性化護理措施如下:
①患兒由于遭受疾病的折磨,且對醫院環境比較陌生,很容易對醫護人員存在強烈的恐懼感,這會嚴重阻礙后續治療、護理工作的開展。因此,在患兒入院后,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兒年齡來選擇適宜的溝通方式,比如做游戲、講故事、逗樂等,對于表現較好的患兒,要及時進行表揚,并給予小玩具、貼紙等物品,以緩解患兒對醫院、醫護人員的陌生、恐懼感。同時,護理人員可以下載相關文獻進行學習,從中選擇重點內容,來制作《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健康教育手冊》與《血液腫瘤健康教育手冊》,下發至患兒家屬手中,教育手冊內容要求簡單易懂、圖文并茂,以便于家屬理解。
②科室護士長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著重加強穿刺操作練習,避免因多次穿刺不成功而加劇患兒生理痛苦。護理人員在對患兒開展測試之前,要對其皮膚、血管情況進行評估,嚴格遵循無菌流程做好皮膚消毒工作后,明確穿刺點進針,到達儲液槽底部,抽回血,最后應用生理鹽水對導管進行沖洗。每周更換一次無損傷針,并用1ml含100U肝素液正壓封管,在進行穿刺操作時,要注意安撫患兒情緒,盡量減輕其恐懼感。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要結合《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健康教育手冊》內容,來向家屬講述如何對患兒進行一些簡單的護理,叮囑其做好輸液港植入部位保護工作。
1.3觀察指標 自擬患兒家屬滿意度問卷,滿分100分,總分低于50分為不滿意,50-70分為一般,70分以上為滿意,對比兩組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及患兒家屬總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2.0軟件中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觀察組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詳見表1:

表1 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n=20,(%)]
2.2患兒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詳見表2:

表2 患兒并發癥發生率[n=20,(%)]
2.3患兒家屬總滿意率 觀察組患兒家屬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家屬(P<0.05),詳見表3:

表3 患兒家屬總滿意率[n=20,(%)]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臨床中應用廣泛,其包括注射座、靜脈導管兩部分,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可有效避免因多次穿刺而對患兒血管造成損害,確保長期的靜脈給藥[3]。但是這種治療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很多患兒在治療期間都會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如果沒有及時進行處理,則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因此,臨床應積極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以防止患兒合并并發癥,提高其生活質量。
伴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護理模式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護理人員從原本被動為患者服務轉變為主動為患者服務,在做好基本護理操作的基礎上,融入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等措施,以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概念,提高整體護理質量[4-5]。在本文中,觀察組患兒在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基礎上,接受了人性化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屬總滿意率更高,且沒有患兒出現并發癥(P<0.05)。由此可見,對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血液腫瘤患兒應用人性化護理,能有效防止其合并并發癥,更是可以提高患兒家屬對醫院整體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效果顯著。
由上述研究結果得知,將人性化護理融入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血液腫瘤患兒護理工作中,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