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鋒
濰坊濰城經濟開發區醫院,山東 濰坊 261000
勁肩腰腿疼痛是骨科最常見的疾病,該病由于患者關節痛而導致正常活動受阻,因此應及時采用有效的治療方法,針灸是中醫學界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本文對中醫針灸療法在頸肩腰腿疼痛治療中的短期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具體的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60名頸肩腰腿痛患者作為本次研究重點,隨后我們將患者的病例分別采用隨機法將其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80名。選取病例的標準為患者身體臟器生理功能正常、精神心理狀況良好,主動積極地配合工作。觀察組調查男女的年齡比例是42:38,年齡為24~76歲之間,平均年齡(46.80±10.74)歲,病程3個月~3年;對照組男女比例為41:39,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47.02±11.08)歲,病程3個月~3.5年。對比兩組患者資料情況可知,差異較小,不存在任何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中醫針灸療法,對患者痛點部位相關的穴位進行針刺,等患者感到明顯脹痛時,可取出針。
1.2.2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激光暨電刺激療法(la200i型),患者將激光儀器直接置在疼痛敏感部位,按壓穴位,針對患者自身所承受的強度由低至高調整,強度3-5級,1次/d,10min。
1.3療效評價標準 對患者連續治療兩周的總體療效評價標準:顯效—疼痛部位癥狀全部消失,各功能恢復正常范圍,體征明顯得到改善;好轉—疼痛部位癥狀基本消失,各功能基本恢復好轉,體征改善;無效—疼痛區的癥狀沒有任何改變或加重。總體療效=(顯效+好轉)/總例數乘以100%,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做了評估,滿分10分,得分低的表明疼痛程度越小。

2.1兩組頸肩腰疼痛患者總體療效情況對比 對兩組患者的總體療效情況進行對比發現,觀察組總體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詳情如下表1所示。

表1 兩組頸肩疼痛患者總體療效情況對比
2.2兩組頸肩腰腿疼痛患者VAS評分情況對比 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評分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評分基本上沒有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下表2所示。

表2 兩組頸肩腰腿疼痛患者VAS評分情況對比
頸肩腰腿痛是一種以疼痛和腫脹為主體的風濕病,該疾病病因隱匿而不易被發現,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發展為肩周炎、頸椎疾病等。目前隨著現代社會環境的惡化,頸肩腰腿痛發病率也逐漸上升,對患者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定影響,因此,如何提高頸肩腰痛的治療效果,是目前臨床上的主要研究課題。
中醫針灸是一種中醫治療的傳統方法,主要采用針灸和刺穴方法對患者的疼痛部位施針,是中醫臨床治療頸肩腰腿痛的常用方法。
本文就兩組患者的總療效進行了對比,經研究發現,觀察組總體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而且治療后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觀察小組采用中醫針刺療法比對照小組采用激光療法的治療效果更好。原因分析如下:中醫認為,寒勝疼痛、經脈不通及氣血不暢等都可能引起頸肩腰疼痛,大多數關節痛的患者都是由肝腎虛、寒濕邪、氣滯血瘀等內外因素引起的,從而導致患者氣血阻礙,寒冷部位容易出現脈絡不通,氣血不足等。在臨床上,通過對疼痛部位的針刺施針,可有效打通穴脈,再加中藥的熏蒸,可有效祛風消濕、散寒經。中醫針灸治療不但可以擴張血管,而且也可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環。通過針灸療法的治療,療效得到充分的發揮,提高了藥物滲透吸收效率,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因此,采用中醫針灸法治療頸肩腰腿痛患者,短期治療效果更好,既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又能使患者的各種關節功能快速恢復,進而提高頸肩腰腿疼痛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采用中醫針灸療法在頸肩腰腿疼痛患者的短期臨床治療中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即可有效緩解患者短期疼痛癥狀,同時還可以有效幫助患者恢復關節活動,對促進患者身體健康具有很好的幫助,因此可在短期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