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暉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民醫院檢驗科,山東 濟南 250300
前言:類風濕關節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慢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等,嚴重時會喪失關節功能,導致殘疾。根據臨床研究表明,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最佳時機是在病變后的3個月到半年,而治療的基礎是確診,臨床可以通過多種指標來檢測類風濕關節炎[1]。類風濕因子是最常用到的檢測指標,但是它的敏感度低,因此往往容易發生漏診和誤診。本文將對血清GPI(血清葡萄糖-6-磷酸異構酶)、抗CCP抗體(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MCV抗體(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和AFA(抗聚角蛋白微絲蛋白抗體)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效果進行分析。
1.1資料 在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收集我院21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對照組105例,年齡34~67歲,平均年齡(47.4±2.3)歲;病程3~7年,平均病程(5.8±1.6)年;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53例。
觀察組105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7.7±2.2)歲;病程3~8年,平均病程(5.5±1.5)年;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52例。
組間資料對比,p值>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②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并且知曉相關研究流程。
排除標準:①心臟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不全者。②精神類疾病或者癡呆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 血清GPI檢測。檢測試劑盒為美國TSZ公司生產的,采用深圳匯松HEALES-MB580酶標分析儀進行檢測。
1.2.2觀察組患者 血清GPI、抗CCP抗體、抗MCV抗體和AFA聯合檢測。①血清GPI檢測與對照組患者相同。②抗CCP抗體、抗MCV抗體和AFA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

2.1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對比[n(%)]
類風濕關節炎常發生在女性中,年齡跨度較大,沒有明顯規律性。雖然目前臨床診斷以類風濕因子為主,但是該指標的特異性低,靈敏度差,在機體感染其他疾病時,也會呈現陽性,因此,尋求更敏感的檢測指標,一直是醫學界的追求[2]。
GPI是一種多功能蛋白,當機體發生類風濕關節炎時,它能夠促進血管增生、滑膜增殖以及破壞骨質,當GPI指標含量明顯升高時,極大可能是發生了類風濕關節炎。抗CCP抗體是一種抗人工合成的環瓜氨酸肽,在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中,靈敏度和特異性均較高[3]。MCV是一種相關性自身抗體,與滑膜組織中的感染與否息息相關。它的含量高低與瓜氨酸化和突變有直接關系,抗MCV抗體是抗瓜氨酸蛋白抗體的抗原性靶點,敏感性極高。AFA可以對瓜氨酸纖維蛋白進行識別,在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方面具有顯著效果[4]。
臨床上會針對于類風濕關節炎進行血清GPI、抗CCP抗體、抗MCV抗體和AFA檢測中的一項進行,但是單一指標的準確率不如聯合檢測,每一項指標均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屬性,也均可以用于臨床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但是將血清GPI、抗CCP抗體、抗MCV抗體和AFA聯合檢測,則可以將診斷準確性大大提升,從而將治療效果和治療效率大大提升。
本文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臨床診斷類風濕關節炎過程當中,將GPI、抗CCP抗體、抗MCV抗體和AFA四項聯合的效果更佳,均高于任何一種單一檢測的診斷準確率。四項聯合檢查,可以彌補單一指標檢測的不足,將診斷準確率和敏感度大大提升,便于陽性監測率的提升。
綜上所述,血清GPI、抗CCP抗體、抗MCV抗體和AFA聯合檢測在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意義重大,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適合在臨床進行開展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