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光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醫院神經內科,遼寧 鞍山 1143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病率、復發率與致死率等特點,近年來呈現出持續上升的發展趨勢,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其臨床治療應早診斷、早發現及早治療,有研究發現[1],對于腦卒中患者而言,搶救時間長短與其預后和恢復直接相關,80%以上腦卒中的原因在于血栓栓塞動脈,經早期溶栓可使閉塞血管再通,從而阻止缺血半暗帶腦細胞死亡。但由于目前我國經濟水平有限,很多患者卒中被發現后不能獲得及時搶救。本次研究以我院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重點觀察開設綠色溶栓通道的有效性。
1.1一般資料 以10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接受綠色通道溶栓治療的患者50例(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間收治)為觀察組,其中男30例,女性20例,其年齡為40~82歲,平均年齡為(63.25±4.56)歲;另依據標準流程行溶栓治療的50例(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之間收治)為對照組,其中男32例,女性18例,其年齡為42~84歲,平均年齡為(64.12±4.48)歲。基本資料的組間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按照標準流程行溶栓治療,由醫師對其發病情況進行診斷,之后制定治療方案并實施治療。觀察組患者行綠色通道溶栓治療,其內容包括:護士達到現場后快速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并快速通知急診科。采取急診、放射、神經與檢驗多學科合作方式,依據專門設計的申請單,以省去患者排隊等候時間。神經內科醫生10min之內進行體格檢查與NIHS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檢查。放射科在30min之內完成CT或MRI檢查,并報告檢查結果。5min之內建立靜脈通路,抽取血液并送檢,檢驗科在40min之內完成凝血四項、血常規與生化檢驗,并將報告發送至科室。神經內科醫師按照病情明確再灌注方式,適用急診溶栓者需再30min內做好準備工作,不宜溶栓治療者可行保守治療。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臨床療效、溶栓時間、NIHSS。神經功能改善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根據ADL(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與神經功能改善率對其療效進行評定,基本治愈的ADL分數在96~100分之間,神經功能改善率在91%~100%之間;顯效的ADL分數在76~95分之間,神經功能改善率在46%~90%之間;有效的ADL分數在50~75分之間,神經功能改善率在18%~45%之間;無效的ADL分數均低于50分,神經功能改善率則均在18%以下[2]。

觀察組總有效率96.0%(48/50),基本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分別是21例、20例、5例、2例,對照組80.0%(40/50),基本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分別是14例、18例、8例、10例,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x2=6.061,P=0.014)。
觀察組溶栓時間(69.22±9.68)min短于對照組(144.51±16.12)min,組間差異明顯(t=28.313,P=0.000)。
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NIHSS評分分別是(21.2±3.4)分、(21.3±3.5)分,組間差異不明顯(t=0.144,P=0.885),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分別是(7.3±2.4)分、(15.5±2.4)分,組間差異顯著(t=17.083,P=0.000)。
隨著近年來老齡化人口比例的增加,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疾病之一,腦局部血管栓塞位置腦組織缺血缺氧,受損細胞內信號通路與其偶聯活化,在其作用下疾病向不可逆方向進展,所以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即早期溶栓治療[3]。有研究稱,在發病4.5h之內行溶栓治療可獲取最佳療效,發病 6.0h之后行溶栓治療則基本無治療意義,所以接受溶栓治療的時間直接關系到治療效果。
綠色通道的構建可確保患者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溶栓治療,這樣不僅可以縮短患者的溶栓治療時間,同時還可顯著改善其神經功能。構建綠色通道涉及到多個科室,可從最大程度上優化工作流程,減少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時間浪費問題。本次實驗研究過程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溶栓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可見,綠色通道溶栓治療在該病患者臨床治療中可顯著提升其臨床療效,縮短溶栓時間,改善神經功能。
綜上所述,在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行溶栓治療時建立綠色通道具有較高臨床價值,建議推廣應用。